周佐文和他独创的“异土缘”陶
□李志全 张雅菲
在开平区有一个狮子湾村,村里有个叫周佐文的人,提起他,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自创了“异土缘”陶品。
笔者初闻“异土缘”这个词,便觉得十分神秘,当笔者来到周佐文家中看到这种“异土缘”陶后,不由得摸了一下,感觉着确实与以前接触的陶品不一样,它有一种陶瓷的细腻,更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温纯。周佐文说:“这个自创的“异土缘”陶品灵感来自一个外国友人的黑白陶,我觉得外国人都能在黑窑的基础上出白色,那咱们中国人就能在黑窑上出彩色。这个‘异土缘’的名字也有两种意义,一种就是不同颜色的土,另一种就是这种创新的灵感来自异域友人。”
说起这个“异土缘”的制作过程,周佐文不无感慨:由于要在黑底窑上出彩,所以对于晒土、选土、兑水和泥及陶泥加工等工序都有一般制陶没有的难度。最初的模型要先成胎,其中绞胎最难,然后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刮土,刮土是最难的程序,因为土刮得好会让陶变的温纯。为了作出成功的“异土缘”陶,周佐文已经忘记了几个晚上没合眼。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周佐文自主创新的作品“异土缘”终于诞生了。“这种‘异土缘’是佐文没天没夜研究出来的,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制陶方法,反反复复地琢磨,做坏过多少次都数不过来了。现在,佐文的这些陶品特别受欢迎,因为每一件‘异土缘’都是独一无二的。”周佐文的老伴儿说起这些脸上溢满了自豪。
“异土缘”陶品是由黑陶和绞胎陶合一制作完成的,不光色泽艳丽,而且手感极为滑腻,陶具上面的小雕花也被周佐文做得细致入微。在唐山首届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中,周佐文拿着自己的“异土缘”,还有几样自主创新的陶品参加了评审,在众多参与者中,周佐文不孚众望,获得了二级工艺美术大师、二级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
周佐文是清李氏师祖传人,他创立的开平土窑陶艺坊传承自明万历周家花园盆窑。制窑用土采自本地特有的、深埋地下古河道沉淀的优质土。周佐文从小生活在制陶的环境中,父亲所制的陶具,让周佐文深深着迷,他开始跟着父亲制陶,由于善于思考,小时候的周佐文制作的小陶艺就深得其他小伙伴的喜爱。改革开放后,周佐文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大胆创新,先后制作了唐山抗震纪念碑缩雕版、代表申奥成功的艺术摆件、带有云南地域特色的镂空白陶,还有古朴典雅的仿古陶艺。
57岁的周佐文目前在制陶行业已广为人知,他的陶品不仅被国内各界人士收藏,而且一些国际友人也前来拜访。多年来,他先后为故宫烧制了收藏瓶,为国际友人制作了仿辛店文化双肩耳罐和仿古红陶。
有了名望与声誉,周佐文却说:“这些都没什么,我喜欢制陶,享受制陶的过程,每一件陶具都像我的孩子,在制陶过程中我似乎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能感到欣慰和快乐。”不过面对祖传的手艺少有人传承的现状,周佐文也不无担忧地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陶,来研究祖辈给留下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国的陶艺能够创新地继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