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脚下,唱响“好汉歌”——陡电驻盘山发电维护项目部检修一线见闻
(薛东平 韩作平 杜庆君)十年,与高高的冷却塔相伴;十年,耳枕隆隆的发电机组入眠。在这特定的环境周围,身在异乡的陡电驻盘山发电维修项目部一线职工,凭着“恪尽职守”的务实肯干精神,用真情燃烧岁月,十年坚守不言苦,为保华北最大机组正常运转,将汗水、泪水洒在燕山脚下。
日前,记者蹲点采访,走近陡电驻盘山电厂项目部设备检修工时,对这一特殊的艰苦行业有了新印象,通过走、看、聊以及跟班作业,他们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令人温暖感动。作为保障盘电华北首家两台容量600兆瓦庞大发电机组设备运转的“保健”医生,这些每日在管道、高温、高空、煤场、烟尘等各种条件下作业的检修工,心与律动的电流一同跳动,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那一夜,检修到黎明
10月25日晚9时,电厂输煤陡轮机照明灯出现故障,电气一班检修工李志敏、邢少清和班里的16位工友迎着寒风,脚踩半米深的煤堆立即赶往现场,借着星光和手电光亮,迅即对煤场数十米长的照明设备展开排查抢修。26日子夜时分,锅炉班检修工侯喜福等接到命令,磨煤机密封环出现漏粉需处理,“不能有丝毫马虎,一旦处理不及时出现爆管就得降负荷,影响机组发电。”随即,检修工们迅速从温暖的被窝爬起,穿上连体工装,揉揉惺忪的睡眼,赶往4号炉现场,吊装、拆卸、安装,一夜未合眼,在炉顶摸爬滚打。这一夜,他们伴随隆隆的发电机声,坚守到黎明……
“舍家离业的,工人们不容易,家里的事啥也照顾不了。十年间,陡电在外承担的盘山电厂2台600兆瓦机组主机部分的检修维护,没有发生检修责任的机组非停事件,缺陷消除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 在接受采访时,维修项目部经理张满利喜悦的同时又满脸愧疚。
那些天,记载汗水与泪水
到基层采访,翻看工友们日复一日记载的工作日志发现,太多的记忆充满感动:
——2006年除夕夜,项目部检修职工从天津蓟县乘车驶进唐山市区,盘电打来电话通知,3号机设备出现异常。当即,项目部经理张满利和工友们连夜赶往抢修现场。回想那一个个难忘的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春节和节假日,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是陡电人……
——去年国庆长假,盘电运行人员检查发现4号机组3号高压调门油动机漏油,但处理这个缺陷却要冒着高温、高压的危险,技术和心智缺一不可,稍有闪失就会危及生命。这是对陡电项目部检修职工的一次极大考验。项目部组织汽机一班员工为攻关小组,昼夜研究治理方案,精细分析危险点,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检修工们愣是冒着高压167兆帕、高温537℃的危险,将油动机更换完毕,彻底消除了缺陷。
——输煤粉尘似雾沙一样弥漫难于见人,皮带附近的煤粉堆得像座座山丘,由于皮带机长时间运转,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36台除尘风机处于失修状态。输煤班、热控班、除灰班等工人踩进厚厚的煤堆里,每次抢修个个变成“灰头土脸”,一次次迎难而上,仅输煤、除灰场地就消除发生的缺陷数千项,保障了发电机组输煤系统“口粮”消化系统的正常远行。
——突发的险情最能考验维护队伍的技术水平。3号发电机出口CT(电流互感器)因制造缺陷,导致非停。陡电抢修人员分成两组,12个小时轮流作业。在狭窄的环境里,员工们半躺着身子作业,汗水不时流进眼里……当故障消除时,大家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但保证了机组一次启动成功。
工友们个个不简单,上周二,老工人李作平二姐去世没回家;这些年,崔建民先后失去四位亲人,都未能赶上为亲人送终;锅炉班曹卫平父亲患脑血栓,做心脏搭桥手术,没时间照顾……我们和大家歉家人的情和爱太多太多。忠孝两难全,为了万户千家灯火明,大家心里觉得敞亮、无愧于心。
走访交谈中,说起这一件件身边感同身受的事,维修项目部经理张满利、支部书记孙瑞宝一次次动情地表达对检修工们的敬意。
那一刻,半百老师傅登上72米高空巡检
26日上午八点半,记者们戴上安全帽跟班去现场巡查,沿脱硫车间,走进电厂标志性建筑——240米高的排烟筒塔内,双眼瞬间被宽大的空间震撼。“你看,就是在烟道纵横的特定条件下,一旦管道出现烟气、水蒸气漏点,检修工们就得登上几十米的高空作业,而对这样的工作,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年逾半百的安全员刘耀山指着一眼能望天的超大烟筒向记者介绍。穿过脱硫吸收塔来到电除尘现场,记者见到正在增压风机液压油站做设备防冻及冷却水管保暖的谢军、曹杰。由于厂房超大的汽轮机“嗡嗡”轰鸣声,大家不得不用高调嗓门进行对话。
远离耳边穿透的汽轮机声响,记者头顶交错的给煤机、电粉尘、落煤管道进入3号锅炉房了解得知,发电用的煤炭通过磨辊将炭块分解碾碎磨成面粉状的粉石,通过风机吹入煤粉管道后进入锅炉燃烧。在磨煤机大修现场,一个个头戴防尘口罩身穿连体衣的几个“蒙面”人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站在十余米高的工作台上,他们正在拆解重达十几吨重的“庞然大物”。其中,一位叫做张亮的小伙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一台磨煤机大修更换磨辊,保发电不容得半点虚飘,而苦累早已是“家常便饭”……
现场了解得知,发电厂检修也是“高危”行业,遇有高温高压管道缺陷,工友们焊接起来相当危险,即便针孔大的缝隙也要高度警惕,一旦爆管出现意外犹如射出的子弹。前些日子,工人们检修锅炉燃烧管道泄漏,大家穿背心站在50多米高的脚板,顶着80度的高温和不停落下的灰尘完成抢修任务。“发电检修工人‘责任在心’不容易呀!”说起这些,项目部工会主席李作平眼眶里泪花闪动。
上午十点半,刘耀山、李作平两位都已超过55岁的老师傅,提议记者跟随他们一起进行按例“空检”——登顶巡视。去锅炉房顶看看电厂全貌。仰头上瞧,那形如火箭发射塔般的悬空镂空天梯,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态势。登临72.6米被管道、吹灰器、喷燃器等设备包围的耸天塔架,刘耀山建议记者继续向前。此刻,记者眼望脚底镂空的悬梯板,迈动的双腿开始抖动,头顿感处于眩晕状态。“没事儿的,再往上走走到80多米处看看,我每天用20多分钟上一次炉顶架,检查管道是否有不安全险情。”老师傅刘耀山手拿电筒从容不迫边说边检查。不多时,他与李作平平稳登上一侧只有护栏遮围的钢板架上。此情此景,记者木然,大脑、心脏开始出现慌乱恶心反胃的感受,随即乘电梯下到地面……
站在耸天的水塔下,陡电冀东电力检修有限公司的韩作生向记者介绍,目前,陡电除服务盘电机组检修外,还有近千余位检修工独处异乡,参与国内秦山核电、内蒙、广西等一批发电机组检修保电重任,无论“核区”、山区、戈壁、沙漠、荒滩都留下陡电检修工们汗水、苦水与泪水交织铺就的艰辛足迹,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点亮万家灯火。
记者手记:陡河发电厂在全国电力系统率先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跻身全国“一流火电厂”行列。耀眼光环的背后,凝结着1500余名检修工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了这些可爱检修工们千辛万苦的劳作,华北电网将清洁能源送到四面八方,也让广大百姓享受到了电力带来的光明和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