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子先考虑群众利益!
——与开平区法院诉讼协调服务中心张宗文法官一席谈
(陈梦洁 黄岩)
11月2日上午9点50分,我们走进开平法院诉讼协调服务中心,协调指导科张宗文科长正和颜悦色地与一位当事人交谈。眼前的张宗文,面容略显憔悴、嘴唇有些干裂。过了20多分钟,那位当事人站起身来:“张法官,就照你说的办,明天我就把那东西送到法庭来!”张宗文拍拍当事人的肩膀:“这就对了,案子早了结,你也能安心工作,减少误工损失嘛。”
送走那位当事人,张宗文坐下来连喝了几大口水。我们的交流就从这喝水的动作说起了……
“我们做诉前调解工作,每天得说一火车的话,嗓子发干、舌头发麻,只好多喝水。拿我来讲,这一天下来,至少十大杯的水。”张宗文疲惫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淡然。而我们从他口中得知,这已经是开平法院诉讼协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常态。
2009年以来,为破解司法资源不足的难题,开平区法院从诉讼风险提示和诉外协调指导——这两个诉前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环节入手,创建了诉讼协调服务中心,立足源头化解矛盾,提高司法为民能力。
张宗文告诉我们,副院长王艳梅兼任了诉讼协调服务中心主任,她经常向大家强调服务中心的职责——对外主要是引导当事人要理性诉讼,让他明白诉讼只是最后选择而不是最佳选择,促使他避免进入诉讼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内要求法官用群众的观点和立场,强化诉外调解,努力化解纠纷。
看到张宗文有些苍白的脸,我们不免关切。他拍拍自己的肚子:“昨天晚上我调解到11点,今儿早上6点又开始接待当事人,刚才走的那是第四个,到现在还没吃饭呢!不光是我一个人这么干,我们法院的一线法官都有这样的经历。”
起早贪晚,所为何故?他解释说,这是他们为民服务的一项新措施。因为许多当事人是在私企打工,白天几乎请不下假来,误工一天就要损失百八十元。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利用一早一晚、节假日等时间,专门为这些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深受当事人的好评。当事人看到法官这么细心地为自己着想,起早贪晚也挺辛苦,法官说的话也愿意听了,有些案子调解起来就顺当多了!
说起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张宗文认为,不管接手什么案子,要首先考虑群众利益。如果你真心对老百姓好,他自然能体会到。比如,他们搞了诉讼风险提示,主动向当事人说明诉讼可能存在的风险、可能耗费的时间、经济成本,帮他客观分析诉讼的可行性,告诉他司法救助的相关规定等诸多方面;对于民商事纠纷,告知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对抗性更小,建议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为好。他们开展的这些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欢迎。
我们和张宗文握别,嘱他注意身体,他笑言已习以为常,再者大家都是如此,诸多工作缠身,只有奋力向前,别无它选。
来到这院政治处李江主任的办公室,他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前10个月,开平区法院为民商事案件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1162件,经风险提示当事人自动息诉189件,选择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纠纷327件。诉前调解1610件,调解成功316件;受理诉前财产保全申请24件,保全金额650万元。
倾心为民的服务,不仅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10年,开平法院诉讼协调服务中心被河北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