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国庆节前的一天,平素很少买菜的我,来到乐亭县城南水产品批发早市买鱼,不想却上了两次当。
那天早晨,我赶到鱼市时,那里早已人来人往,大大小小的鱼贩们正忙碌着给顾客称鱼、算账,一片繁忙的交易场面。我来到一个摊位前选了10来斤大头鱼,鱼贩说每斤6.5元,共计63.8元,并同意按60元收钱。我看到电子秤上显示的价钱与他说的一致,就痛快地付了款。然后,又来到一个卖鲫鱼的摊位前,看到敞口容器里的一条条鲫鱼活蹦乱跳非常新鲜,就让鱼贩选了3条个头最大的鲫鱼。
回到家里,细心的妻子用秤称了两袋鱼,发现按每斤6.5元计算,尽管那袋大头鱼包装得很严实,根本没有漏水,但份量不足,只值56元,显然是鱼贩在秤上做了手脚。而3条鲫鱼尽管称量得很准确,却在里面混进了1条形状非常近似的小鲤鱼,而每斤鲤鱼价格比鲫鱼低3元。
买一次鱼,上两次当,我感到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为避免其他消费者上当受骗,笔者建议:一是市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鱼贩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在市场上设立公平秤,对存在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的经营者应及时查处。二是广大消费者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多比较行情,多了解相关知识,努力练就识破某些商贩骗人把戏的一双慧眼。
张凤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