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闫漪/文 陈洁/图
“玻璃女孩”、“瓷娃娃”,一个纯净到透明的美丽名字。恰恰相反,这个名字却与病魔缠连在一起。先天性成骨不全,俗称脆骨病,患病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遭遇这个名字,就意味着一生磨难。
“我是一个来自大爱、真情撼人心魄河北唐山的女孩,名叫邢辰,今年18岁。18年来我几乎都是在病床上煎熬度日,因为我是一名‘瓷娃娃’(先天性成骨不全患者)。……”
最近在河南百度贴吧中,一则“携手共酿大爱——为一个勇敢顽强面对生活的女孩驱走病魔”的帖子一直被吧主置顶。作者邢辰是一个“瓷娃娃”。但此帖并不是邢辰向社会为自己寻求帮助,而是为远在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双目失明、没有牙齿的“瓷娃娃”丹丹发起的求助帖。
此帖一经发出,受到了河南媒体以及当地民政部门的重视,一生备受苦难煎熬的丹丹因此贴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而同样备受苦难煎熬着的邢辰一直在幕后默默帮助着丹丹。邢辰通过本报公布了自己的QQ184300454,她希望自己能为丹丹维系一条温情纽带。热心人士也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315-2340000。
邢辰小小的身体深陷在轮椅里,画过淡妆的小脸满是笑容,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含情脉脉,铜铃般的声音亲切、清脆,礼貌客气的话语让人心灵温暖。
初见邢辰,记者被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深深震撼了。邢辰没有上过一天学,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很好。接受采访时,邢辰刚从北京治疗回来,发着烧,咳嗽。“在接受治疗前,是不敢咳嗽的。以前打嗝、打喷嚏、咳嗽、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都会骨折。一次感冒为了憋住喷嚏,造成窒息还被送进了医院抢救室。”邢辰轻松的讲述中透露着辛酸。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两个晚上不睡觉,句句斟酌着在河南百度贴吧中敲下了那样一封为丹丹的求助帖。
“玻璃女孩”一生备受病痛折磨
11月10日,见到邢辰时,她的床头上摆放着一个为丹丹加油的牌子。“丹丹加油,有我们在,你的未来是光明的,你是天使,上帝没有照顾你,还有我们照顾你!”
邢辰多么希望远在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西关村的丹丹能够看到这些,但丹丹的眼睛看不见。
“我很幸运,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父母及家人的疼爱。经过一年多治疗,我现在可以坐在轮椅上了,还能自己转动轮椅在屋子里活动。”邢辰说,在此前的17年间,对于她来说,连坐着都是种奢望。17年卧床,窗口是她最大、也是最遥远的世界。
最近的一次骨折发生在今年4月底。在此前的17年里,邢辰骨折上百次,骨折频繁发生,平均下来每年至少骨折4次,在2009年之前,一个多月到两个月就要骨折一次,每次都是场磨难。
“每次骨折,连动都不敢动,不敢劳师动众去医院,只能躺在床上,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严重骨折时甚至要坚持一个姿势半个多月。有一次后背骨折,每次呼吸都剧痛难忍。”邢辰说,骨折时,睡觉是种煎熬。“头两天是不能睡觉的,因为睡着后,一旦发生不自觉的翻身就会剧痛难忍。”“熬”是那漫长黑夜给邢辰最大的感受。只有两天过后疼痛减轻些,精神也熬的差不多了,她才能不安稳地睡一会儿。
邢辰母亲总有个梦想——抱紧女儿,安慰女儿,给女儿力量,可这个愿望只能是奢望,因为母亲担心哪怕一点点儿触碰会带给邢辰更大的伤害。
“一次骨折恢复后,翻身时,邢辰身底下的瓜子皮已经深深嵌入了身体里,好不容易一个个拨出来的。”回忆这些,爷爷邢太林满是对孙女的疼爱。每次骨折,邢太林都会守在孙女身边,竭尽全力搜罗笑话,逗孙女开心,转移她疼痛注意力。
2000年,邢辰的母亲曾在网络上发求助帖“不需要经济上的援助,只为女儿求一个治疗方法!”帖子发出,却“石沉大海”。直到去年,邢辰父亲偶然一次从电视上了解到唐山遵化一位“瓷娃娃”接受了北京的治疗见效,一家人才稍稍看到了些曙光。
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卧床17年的邢辰可以坐在了轮椅上,她的活动范围开始离开那张小小的床。
“玻璃女孩”坚强面对病魔
——“姥姥,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我的8年’。但姥姥答应我,听了不许哭!”
——“姥姥不哭,姥姥的眼泪已经为你流干了!”
——“记不清是一九九几年了,一个小姑娘邢辰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但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不太一样,她从小就不能走路,更不能像小朋友一样出去玩,只能躺在床上,稍不慎还会骨折。这个小姑娘就像一只笼中小鸟一样,有蓝蓝的天空她却不能去翱翔,只能在笼中默默羡慕那些在高空飞翔的小伙伴,她心里好难过……”
姥姥宋兰香讲着邢辰8岁那年给她讲述的这个故事,声音哽咽,极力控制住眼泪,可眼泪还是掉了下来。“孩子受了太多罪!”
就像笼中小鸟一样,邢辰在17年里基本上没有出过家门,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怎样,幼小的心灵充满着对外界精彩的渴望。爷爷邢太林说,大约六七岁那年,爷爷奶奶要回老家遵化,邢辰坚持要去,为防止邢辰骨折,邢辰父亲特意借来单位的车,低速行驶,而爷爷以一个姿势一动不动怀抱邢辰两个多小时,爷爷邢太林说:“路途颠簸,如果再加上哪怕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造成邢辰骨折。”
邢辰说遵化之行,是她前17年中最远也是唯一的一次长途旅程。虽然生活很局限,但邢辰的表达能力非常好,措词、用句都非常完美,这都是邢辰自学的结果。
从小,邢辰就比同龄人有着更强烈的求知欲。6岁那年,邢辰母亲一个教师朋友开始每周末到家里给小邢辰上语文和数学课。每次上课,邢辰都是躺着,偶尔起来学习写字,要两个人扶起,前后左右都摞上高高的枕头。老师一直教她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
为满足邢辰的求知欲,母亲给她买了字典。邢辰从此自学,翻烂了3本字典。像所有女孩一样,邢辰喜欢徐志摩的诗,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在她的床上,摆着厚厚一摞书,邢辰说,这些都是她的精神食粮,除了亲情,这些书籍是她能够摆脱病魔最好的精神支柱。
唐山“玻璃女孩”要给河南丹丹一双爱的翅膀
邢辰的QQ签名是这样写的:“丹丹出现败血症迹象,情况危急,望各位加强重视、关注、支持!让我们给这个脆弱的女孩一双爱的翅膀!”
2008年初,父亲为邢辰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这台小小的电脑成了邢辰最精彩的世界。
2010年10月,邢辰开始在北京接受治疗,并首次接触到了北京“瓷娃娃”协会,并加入了一个“瓷娃娃”QQ群,在这里,她结识了更多同病相怜的朋友,这其中就包括丹丹。
“通过与丹丹一次次的交流我才知道,原来丹丹是一个不仅易骨折,还伴有双目失明、没有牙齿的女孩。丹丹的眼睛看不见,她用的是一位盲人朋友送给她的语音手机,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登录QQ,都是依靠手机的语音提示来进行。”邢辰说,最初了解了丹丹的情况,她被震撼了。
“眼睛和牙齿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器官,可对丹丹来讲,这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即便是这样,丹丹还一直勇敢、顽强地面对生活,我真的十分钦佩她。”丹丹的遭遇,让邢辰不由自主想深入了解这个坚强到令人心疼的大姐姐。
“丹丹两岁时,她的父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永远地离开了。11岁那年,丹丹母亲再婚,丹丹留下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可命运总是一次次捉弄这个可怜的女孩儿,近来,丹丹又患上了泪囊炎,整个面部肿胀得厉害,数万元的手术费让丹丹一家无力承担。”讲述着丹丹的遭遇,邢辰有些难过,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帮助丹丹的决心。
邢辰开始在各大论坛网站上帮助丹丹发帖求助,邢辰的求助帖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响应,也受到了河南媒体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关注。记者了解到,现在丹丹已经入住了当地的一家医院,正在积极接受治疗。而且邢辰此次帮助丹丹的自发举动也受到了“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的重视。。“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愿意承担丹丹来北京的路费,希望丹丹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唐山是一座大爱城市,我真心希望,不光是河南当地给予丹丹帮助,好心的唐山人或是全国各地的人都能给予丹丹关爱,让在苦难中坚强的丹丹不再孤单,让丹丹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也让这份爱传递得更远,持续得更久。”
邢辰通过本报公布了自己的QQ184300454,她希望自己能为丹丹维系一条温情纽带。
唐山“玻璃女孩”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
2010年,邢辰一家了解到天津一家医院可以通过手术让“瓷娃娃”站起来,邢辰兴奋了好久。可今年的10月份,复查时,医生断言,以邢辰的情况,手术成功率不到20%,甚至会更糟。“我真是从巨大的希望到最大的失望,心里难过到了极点。”邢辰说,磨难一次次打击她的同时,也让她的内心变得异常强大。在家人的鼓励和关爱下,邢辰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了失望的打击。
临走时,医生希望邢辰留下影像资料,以便医学研究,邢辰坦然答应了。“希望医学上对我病例的研究,早日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尽早让患有同样病症的人摆脱痛苦。”“没有外面世界的精彩,我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获得充实和精彩。我想通过自学攻读一个心理学专科。为像我一样的人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甚至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邢辰说,即使微不足道,但她依然要努力。
“应该坦然面对外界,打开心扉,勇敢、正面的面对我们的生活,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的生活同样精彩。”邢辰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