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区孩儿屯村做活农业合作社促农增收
(李志全、张雅菲)农业合作社,是个老名词,但开平区的孩儿屯村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含量,形成了专人统一管理,合理安排种植项目,合理倒排作物种植期,聘请专人进行技术指导的一条龙模式。正是有了这样的新型农业合作社,让本应该是农闲时节的孩儿屯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以前一块地一年种一茬普通玉米,纯收入最多600元。现在加入农业合作社后,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我们第二茬种了特色品种灯笼红萝卜,每个都在3斤多,亩产可以达到12000斤,保守估计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2500多元。”村民王德才一边忙着收一筐筐灯笼红萝卜,一边高兴地说。
以前,孩儿屯村的村民大部分都在周边企业打工。“因为传统模式耕种挣钱不多,每亩地一年的纯收益也就在五六百元,大伙都觉得钱不够花,大部分壮劳力都到外面打工。”村民王德才不无遗憾地说。
考虑到这些情况,从2009年开始,村两委在洼里镇政府的帮助下,对村里的农耕地进行统一流转、规划、改造,打机井、做排涝、种植防风林。全部程序完成后,村里把400亩的农耕地建成了标准化试验田。试验田建成的同时,村两委带头入股,组织建立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共同管理经营土地。为支持孩儿屯村的新型农业合作社,镇政府还帮助孩儿屯村办理了农业合作社的各项手续,目前正在筹备为这村申报试验田蔬菜为无公害蔬菜等项目,以增加蔬菜身价,帮助村民们进一步增加收入。
去年,在村里统一经营管理下,试验田的效益相当可观。今年试验田第二茬又规划种上了高产的灯笼红萝卜,可使村民每亩增收了2000多元。看到这些,今年村民们争着加入合作社。
据了解,现在孩儿屯村有很多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其他村民也开始和村里洽谈加入农业合作社事宜。村党总支书记田秀和说:“我们探索这种形式,就是让农民的收入有保障,而且可以推广农业新品种,减小种植风险,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村民们科学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