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出行告别“三难”
出行难,是现代城市共有的顽症,有人叫做“现代文明病”。但依笔者看来,出行难不是文明病,而恰恰是不够文明症状的临“街(道)”表现。笔者所说的出行难,是站在没有私家车,又不便乘坐公交车的特殊群体的立场上的感受。这里,有三种人出行常常遇到困难。
盲人走盲道难。一是盲道令人“惘”。由于建设施工等方面的原因,许多盲道患有“先天性不足”之症:有的时断时续,时有时无,施工单位破坏盲道设施容易,恢复建设难;有的半“途”而废——走到一半,盲道便告一段落,再找就难了;有的盲道开始铺设时就“短斤短两” ——在转弯处没有明显的导向……这样的盲道,不令出行的盲人迷惘才怪!二是盲道成“忙道”。只要稍加留意,盲道上的忙乱现象随处可见:临街建筑压、商家门市挤、停放车辆占、商贩摊位用……盲道之上一片混乱、一片“繁忙”。盲人如果出行,不得不越关卡、绕障碍、躲车辆、避小摊,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碰撞。如此盲道,盲人走上去,哪个不提心吊胆?
行人过十字路口难。在市区一些大的十字路口,过人行横道时绿灯放行信号时间太短,多数行人有“时不我待”之感。年轻的小伙子还要紧跑快赶,才勉强过得去;那些年纪稍大或腿脚不利索的人,经常走到半路,信号灯就变成红色,于是只好停留在马路中央,在茫茫车流的包围中冒着随时被机动车刮碰的危险,等待下一个绿灯信号。
自行车出行也难。城市主干道上汽车道越扩越宽,自行车道成为被蚕食和瓜分的对象而越来越窄。在上下班高峰期,汽车更是对骑车一族熟视无睹,强行霸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道路交通也可以说是百姓的公共设施,良好的出行秩序,也是百姓日常生活水准提高的表现。文明出行,人人有责。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良好的出行秩序出一份力;作为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部门,亦责无旁贷。笔者呼吁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兼顾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切实改善这三类出行难题。
艾立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