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校车离孩子们有多远?
丰南区的小学生们高兴地走下校车。(资料片)
近来,全国各地学校、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事故频发,血的教训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今年10月1日,《河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我市公安、教育部门联手,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车情况展开摸底排查,并强化监管措施,以消除校车交通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
“山寨校车”隐患多 安全问题令人忧
依据《河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校车是指学校自购或租借的专门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
非校车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大多为个体车,由于数量大、车种杂、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此类“山寨校车”超员、超速、改装、使用报废车辆运营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其安全问题着实令人担忧。
2011年9月9日,迁安警方查获了一辆接送幼儿的面包车,该车核载8人,实载66人。为了多载人,司机将车内座位全部拆掉,安装了多排板凳。事后交警部门动用了12批次的警车才把所有孩子送回了家,当交警告知孩子父母该车超载的危险情况时,很多家长却一脸茫然。
10月9日,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民警在银河路收费站附近查获了两辆严重超员的接送小学生的中巴车,核载不足20人的两辆车分别拉载了35名、36名小学生,车辆座椅大部分被拆除,更换成了长凳。经进一步核查,两车的年检有效期分别到2008年、2009年止。交警依法将车辆扣留,并对车辆驾驶人进行了处罚。
“山寨校车”改装、超载问题为何屡禁难绝?家长又为何默认这样的“校车”?调查显示,需求大于供给、经营利润低、驾驶人安全意识薄弱是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布局调整,部分学校合并,学生上下学路途变远。而正规校车数量少,无法满足接送学生的需要,“山寨校车”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为了经济和方便,孩子们只能乘坐价格便宜但缺乏安全保障的“山寨校车”上下学。学生多,车辆运力有限,为减少运送成本,许多“山寨校车”超员载客。
“现在的校车是买得起,养不起。”某私立幼儿园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9座位金杯面包车,包括油费、司机工资、车辆保险与养护费用在内,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2万元,“平均算下来,一个孩子每月至少要交200元校车费,许多家长对这笔费用并不认可。”
由于接送学生多为短途运输,收费低、利润少,一些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的人便企图通过超员运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时间、无能力接送以及为减少交通费用等原因,在乘车上下学问题上,将能乘上车作为首选,将安全问题置于脑后,致使违规运营的“山寨校车”大有市场。
多部门联动 规范校车管理秩序
为消除校车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校车及其它集中运送学生车辆的检查力度,依法坚决取缔无证无牌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农用车、报废车、拼装改装车、非法营运客车等不合格车辆非法接送学生,“三超一疲劳”整治也将集中运送学生车辆列入重点检查车辆,严厉查处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教育部门表示,将贯彻落实《河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督促学校、幼儿园使用自购或承租其他单位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客车作为校车,并建立校车使用、保养、校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制度。学校要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使用租借车辆的学校要与出租、出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交通安全责任。
此外,教育、交管部门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增长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师生们充分认识到乘坐存在安全隐患车辆的危险性,不坐超员车、拼装改装车、无证无牌车等不合格车辆。
聚焦“丰南模式” 期待更多专用校车上岗
学生出行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校车已经被政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专项投入,统一管理。
今年1月,我市丰南区财政投入1400万元,招标采购了60辆42座专用校车,免费分配给14个乡镇、29所学校,使全区专用校车增加至72辆。各乡镇投资210万元,为每辆校车修建了封闭式车库,并负担每年8.6万元的运营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小学免费专用校车全覆盖。
现在,72辆校车每天往返在丰南的大小公路上,接送5800多名小学生上下学。校车上全部安装了GPS定位仪,在区教育局和交警大队都设有监控平台,对每一辆校车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辆的具体位置、车速等。截至目前,校车已安全运行10个月,未发生一起事故。
“丰南模式”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真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坐上安全舒适的专用校车,我们家长也不用起早贪黑接送孩子了。”“推广正规校车,既能保证学生在路上的安全,又可以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众多学生家长期待更多专用校车上岗,使校车真正成为孩子安全、家长放心的“生命方舟”。
(胡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