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买药应“价比三家”
(记者赵立峰) 同一种药,不同的药店卖不同价格,而且相差还挺多。近日,市民孙女士打来电话,反映药价差别之大让她感到不解。
孙女士患有高血压症,常吃一种叫“降压0号”的药。前些天,她在建设路一家药房买了一盒30片装的这种药,价格为20元。回家途中,她觉得买少了,又到该路段另一家药店,想再买一盒同品牌的药,可药店的报价让孙女士吃了一惊:24元一盒。
按照孙女士的提示,记者日前分别探访了建设路附近的3家药店进行求证。在红星楼社区的一家药店,一盒30片装的北京双鹤药业生产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价格是21.5元,而另一家药店的价格是19.7元,建设路上的一家药店给出的价格最高,为23.3元。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相差3.6元,有近20%的价差。
同样品牌、同样厂家、同样包装、同样规格的药品,价格差别为什么这么大?采访中,协和医药的工作人员说:“各药店的价格确实存在差异,因为进货渠道不同。”建设路另一家药店的王先生表示,药品从出厂到医药公司,药厂先按25%左右的幅度加价,批发给医药公司或代理商;医药公司或代理商再以25%的幅度加价批发给药店;最后药店又以25%左右的幅度加价零售。“如出厂价10元的药,到医药公司或代理商那里可能会是12.5元,医药公司批发给药店就变成15元左右,到药店后可能就会卖20元。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如果药店直接从药厂拿药,就少了中间环节,那么药价就有差别了。”
随后,记者就此咨询了物价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药品价格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限价,一种是市场调节。在不超过国家最高限价的情况下,允许在生产、流通、零售中有差价。因此,市民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多转几家药店进行比较,哪家药店便宜就到哪家去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