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车”的现状与思考
校车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11月27日,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一个月内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自全国各地整治校车以来,中央政府做出的重大措施。加强校车管理,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行动。笔者根据对以前各地发生事故的校车进行分析,有意将题目中的校车加上引号,就是想就所谓校车的现状与发展谈一些粗浅看法。
校车的现状
笔者居住在距县城15公里外的一个镇政府所在地,这是全镇的中心,自“合班并校”后这里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扩大了规模。在校生人数剧增,“校车”也应运而生。每天上学、放学时,每所学校的大门前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尤其是中午、晚上放学的时候,公路上很快汇成车的海洋,时常造成交通堵塞。这些车包括学生、家长骑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真正能称为校车的包括七八人合租的面包车,30余人租用的大巴车。一句话都是租来的车。抛开大多数两轮车,仅就所谓的校车分析,租与被租双方的出发点就有很大偏差。都是为了便宜。租用校车的孩子大多是住在距学校六七公里外的村子,留守孩子多,为了便宜,家长找到司机达成口头协议,每天一送一接每人交三四元钱,一月一结算,家长就省心了。车辆司机同样为了便宜驾驶旧车,不办任何手续,跑黑车。按司机的说法,若用新车,再办各种手续,费用需要很多。学生也用不起他也开不起,这些车多数走乡间公路,公安交警监管非常困难。笔者做过一些调查,像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还很普遍,就是县城里,真正意义上的校车也很少(民办学校除外),农村校车现状存有较多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校车的发展
“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温总理的讲话为整治校车秩序,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描绘了美好前景。我们国家多年前就实行了义务教育。这些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笔者认为,给学校配备校车是大势所趋,民办学校能做到的,国办学校也能做到。学生乘坐校车上学和坐在教室里上课、使用教科书一样都是免费的愿望才会成为现实。李玉波、张云萍、郑昌贵
农村学校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切实的办法是扩大住宿生范围,从源头堵住交通安全隐患,减少、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家长这批“接送大军”才能安心地从事本职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校车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