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岗位之美]唐山二院骨科急诊室见闻(组图)
发布时间:2011/12/7 10:18:22 | 人感兴趣

骨科急诊室见闻


无数次察看X光片,李文宏主任每一次都聚精会神。

  (王翠艳、赵雅静、黄冬梅/文 董军/摄)

  12月1日上午,天气晴好,明媚的阳光为城市送来了一份冬日的温暖。对唐山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来说,这样晴好的天气里,外伤事故患者一般相对较少。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日子里,记者依然看到了急诊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上午9时许,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文宏和两位护士正在仔细地察看着一位妇女前臂的X光片。这位妇女的左前手臂一个月前被钢丝绳绞伤,接受了植入钢板手术。

  “大夫,我的手臂恢复得怎么样了?针什么时候能取出来?平时一不小心就扎得肉生疼。”妇女捂着受伤的手臂,表情忧虑地说。

  李文宏放下片子,左手托住妇女受伤的部位,右手轻轻地按按伤处红肿的皮肤,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用指尖“听取”伤情。

  “你现在恢复得挺好,不用担心。针是用来固定的,还不能取。”他微笑着说,“把胳膊用石膏再固定两周,白天用三角巾或者绷带固定在胸前,睡觉时要侧躺,把胳膊平放在旁边。”李文宏一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疗养,一边很自然地做着演示动作,患者认真地听着,紧张的神情逐渐缓和下来。

  李文宏介绍,急诊科共有医护人员33名,其中有16名医生。24小时接诊,实行4班倒,每隔2天就要连续上24小时的班,基本上与节假日无缘,即便是大年三十,也是如此。

  急诊科是受伤3日以内的患者来二院就诊的第一步,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医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初步的、无误的诊断,稍有偏差就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尤其是一些危重症患者,肢体严重受伤,是截肢还是接肢?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明确的判断。

  “我们这儿是第二医院的前沿阵地,救治工作突发性强,时刻都在抢时间,跟死神争夺生命,工作强度非常大,压力也更大。但又不容易看到成绩,受伤轻的患者经过诊断、治疗,需要打石膏的在急诊区打好石膏,就可以回家养伤了;伤势严重的则转入住院处相应科室治疗。所以,锦旗、感谢信给他们的多。”李文宏笑着说。

  病人在病房通常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医生交流,而在急诊室里,医护人员抢救了许多病人,却又往往很难得到理解。急诊科的医生每年一轮换,但李文宏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7年多了。他说:“急诊科的工作非常重,特别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职责所在,我在这个科,要努力把工作做好。”

  李文宏告诉记者,虽然多年在急诊科工作,但他最怕看见的还是生离死别的场景,他最大的希望是让每个生命都好好地活着!“有时经全力抢救,仍然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这真的是很遗憾的,那时我的心里会特别难受。”

  上午10时许,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在四位家人的簇拥下走进了急诊室。头天晚上,老大娘在家中走动时,因为地面有水滑倒,摔了一跤,倒地时本能地用手掌撑地,当时不觉得怎样,一夜之后,手背到手腕处已经明显肿胀得变了形。

  李文宏为老大娘做了初步检查后,他说,这是典型的克雷氏骨折,是冬季常见的一种伤情。他让大娘的家人带她去拍了片。没过多久,X光片证实了李文宏的诊断——骨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手术治疗对她来说恐怕承受不起,经过与老人及其家人商量后,李文宏采用手法复位,在老人能承受的疼痛范围内,对受伤部位进行了整扶。随后,护士郭慧熟练地用石膏绷带为老大娘打好石膏,从折叠石膏绷带到打好,用时不到5分钟。

  记者称赞医生护士的医术,李文宏说。“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各个都是中青年技术骨干,这是一个非常团结、能战斗的集体。”在前不久举行的全院技术能手、岗位集体竞赛中,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介绍,急诊科通常每年4月开始,工伤、交通意外等事故逐渐增多,尤其到了夏季,晚上的患者最多,每年夏秋季至少有100多天是急诊科最紧张忙碌的日子。那个时段,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他们的精神总是高度紧张,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夏天上夜班,他们常会接诊酒后情绪激动的病人,医生和护士受到患者伤害的事有时也会发生。“有些患者借着酒劲,不仅不配合治疗,还大声地骂、威胁大夫,有时保卫科的人来了都拉不住。”李文宏说,“有的患者还反诬医生打人,幸好诊区有监控录像可以证明事实。”与治疗比起来,这样的患者其实更让他们头疼。

  说起工作的紧张忙碌,李文宏他们提到了2010年初那场大雪之后的救治情况。那个时候,冰冷湿滑的地面使许多早晨遛弯的大爷、大妈以及上下班的人们摔倒受伤,患者纷纷涌入二院急诊室。急诊科休假及上下夜班的所有同志接到医院紧急命令后,第一时间全部到岗,经过短暂的“拥挤”后,急诊室很快进入到有条不紊的急诊救治中。那一天,急诊科接待了200多位患者,次日又有100余位患者前来就诊。

  11时,记者正与医护人员交谈,急救电话铃声响了,急救车马上要到光明路附近接1位老年摔伤患者,记者一同上了车。快到目的地时得知,受伤老人在家人陪同下已经离开了,救护车只得无功而返。据说,这种情况不时就会发生。

  直到午饭时间,急诊室还有患者在不断地赶来,医护人员依然忙碌着。护士长安娜说:“一来病人,我们经常是正吃着饭就放下去抢救病人,回来的时候就想不起再吃饭了。只要看到病人能够转危为安,我们自己也挺有成就感的。”即使急诊科没有患者,医护人员也不能离开岗位,他们的午餐总是在休息室中匆匆解决。

  据介绍,从1995年 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的唐山市交通伤救治中心率先在国内成立,开通危重症患者急诊救治的“绿色通道”以来,成功组织实施救治群体伤100余起;救治三无病人10余人;救治多发伤、复合伤、严重骨盆骨折、高位脊髓损伤等危重症患者2000余例。

 [1] [2] 下一页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0 1:20:4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