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记者:金鹏
培训师傅:唐山紫金广场工地建筑工人曾先宏
上岗时间:12月5日上午
人们常说干建筑的苦,都说在工地打工很累,但究竟有多少人能知晓他们有多苦、有多累?为了展现建筑工人真实的工作状态,5日上午,记者来到紫金广场工地亲身体验了做一名普通建筑工人的艰辛。
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冒雪来到位于建设路的紫金广场建筑工地。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搅拌机“隆隆”作响,升降机不停地运送着砖块和砂浆,运输车满载着建材来来往往,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有的在焊接,有的在搬运钢筋,有的在为浇筑混凝土作准备……
听说记者要体验一下工地的生活,施工单位的史主任笑着告诉记者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他决定先带记者在工地上转转。“一定要戴上安全帽,以免楼上面掉下东西来,或被别的东西碰着。”
由于下雪的缘故,施工现场的路面非常泥泞。记者和摄影师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跟随史主任前行。在简单熟悉了施工环境后,记者一行来到一栋新建大楼的一层。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负责建筑外装工作的曾先宏。曾师傅今年39岁,听说记者要给自己当徒弟,他高兴地答应了。
初到工地,记者没有经验,曾师傅便给了记者一个简单的工作——撕掉铝塑板上面的保护膜。不料,就这么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记者一上手就被曾师傅好好“教育”了一番。记者一心想要追求速度,从上而下整张地撕,可由于粘性太强,没撕多少就断了。曾师傅告诉记者,撕膜就像擀饺子皮一样,要一点一点的,这样比断了重新撕还要快。在他的指导下,记者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9时20分,记者完成了手里的活儿。这时候,曾师傅接到一个电话,说工友们正在搬运一块钢板,需要帮忙。记者跟随曾师傅来到现场,发现钢板下面是用两根长铁管铺设的滑轨,7名工人正在用撬棍设法使钢板移动。记者要了根撬棍,迅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在其中一名工人的口号声中,大家一起使劲移动钢板。到达目的地时,记者已是满身大汗,手心也直发痒。记者问曾师傅,这种临时性的活儿多不多,他说经常有,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的。
10时左右,记者跟随曾师傅来到安装天花板的施工点。由于屋顶较高,需要爬到脚手架上,而脚手架的高度差不多有10米。曾师傅说,做建筑外装,爬高是经常的事,他曾在30层楼的高度进行楼体外装。“做这项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带、安全帽、手套一样都不能少,尤其是这样的雨雪天气更要仔细。”“武装”完毕,曾师傅在前,记者在后,开始攀爬脚手架。曾师傅麻利地爬到最上面,等记者上来后便开始安装天花板。经过简单介绍,记者开始了当天的又一项新工作——钉钉子。因为是给屋顶安装,要往上使劲儿,10分钟不到,记者就感觉胳膊酸疼,再看砸过的钉子,不是歪歪扭扭,就是被砸飞。在曾师傅做示范的时候,记者注意到他的手,满是伤痕。“有的是钉东西时砸的,有的是划伤,不碍事。”
临近11时,施工工地还是一片热火朝天。记者刚开始工作时的新鲜感,已经被身体的疲劳冲淡。11时30分左右,忙碌了半天的工人们开始到工地的食堂吃午饭。曾师傅要了一份排骨、一份西红柿炒蛋、一份素菜和主食。“一顿饭10元左右,荤素都有,吃得挺饱的。”吃饭的间隙,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是安徽马鞍山,来唐山差不多一年半了,一直在这个工地,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在老家的女儿通个电话。“闺女很懂事,每次都跟我说要注意安全。一年多没回去了,都不知道孩子长多高了。今年挣到了钱,回去给家里多置办点年货,好好过个年。”
记者在脚手架上配合师傅进行外墙装饰施工。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赵亮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