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兴趣老来伴
(本报记者王伊明)
陈振宇先生是七十岁那年,加入了省书法家协会并把自己创立的包装公司交给孩子们的,他自己要做“一直想做却一直没能做太好的事。”
陈先生想做的就是写写字、画些画。
陈先生是在玉田老家读小学时开始接触书法的,那时日本鬼子刚刚投降。喜欢端端正正写字的陈先生的第一批作品,是给小伙伴们写“进步”两个字,用来做书包上的绣字。中学毕业后解放了,陈先生有了工作,先是工会后是办公室,一直没离开各类宣传、各类文稿,陈先生的一手好字派上了用场。退了休,创办了企业,写写画画还是他的业余爱好,“从拿起这支笔就再也没有丢下了”,陈先生很自豪自己的益趣成为业余爱好。
当然,自学成才常常是费时费力的,陈先生以六十多年笔耕不辍的纯粹功夫,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时,也有了自己的几位书法绘画老师,陈先生习字、读帖、创作的热情也更高了。
“习练书法时要先定神,拿好架式,写什么脑子里先成熟,字写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不用力不行,太用力也不行。”陈先生体会这种脑力与体力结合的艺术方式是最适合青壮年养性、老年人养生了,每次写完字、画完画,他都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陈先生的作品一向是只送不卖的,近两年里,陈先生到底送给了朋友多少幅作品、搭了多少钱,谁也说不清。可陈先生却说,自己喜欢别人也喜欢,益人又益己,何乐而不为?他还要继续送下去,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