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为减少损失到市场卖菜
大白菜是冬季的当家菜,不过今冬的大白菜却让菜农“闪了腰”,低廉的收购价格让菜农伤心不已。21日上午,记者跟随菜农李女士前往荷花坑金钟菜市场卖菜。
虽然很冷,可李女士凌晨5时就把白菜装上车从家里出发了。李女士住在越河王盼庄,家里的半亩地今年全部种植了大白菜。说起现在的白菜价格,她一脸的无奈。“今年大白菜不好卖,从11月份就开始卖,到现在家里还剩不少。”去年白菜的行情比较好,收购价格每公斤一元钱左右,她将地里的白菜批发给收菜的菜贩。可今年就不行了,最高的收购价格也只是每斤1毛3分钱,不仅价格低而且有的菜贩还不要,因此只能自己骑电动三轮车到市场上卖。
“白菜多少钱一斤?”“2毛钱一斤,绝对好吃!”见有生意来,李女士赶紧上前招呼。“怎么那么贵啊?”一位买菜的顾客把白菜扒拉了几下转身离开了。“菜越便宜,顾客反而越挑剔,有的人把菜帮子剥了一层又一层,就这样还是有人嫌贵。”李女士无奈地说。
在菜市场卖菜,每公斤白菜能卖到4角,而在去年的同期,每公斤白菜的零售价格在2元左右。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冬白菜价格的急转直下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2010年“白菜荒”导致的白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影响,2011年,全国的大白菜种植面积激增,同时又遇到了全国性的白菜大丰收,致使白菜产量供大于求,一时间,各地白菜均遭遇了销售瓶颈。
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拿自家的半亩菜地来说,算上种子钱、化肥钱和人工费等各项费用,从种植到产出的成本约400元左右,今年是丰收年,半亩地净产量约2500公斤,按照每公斤4角的零售价格,如果全部卖出去,利润也就600元,况且现在家里还囤积着大量白菜。“忙乎一年基本不挣钱,能卖多少是多少吧,总比烂在地里强。”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大白菜始终是大路菜,价格低廉。作为冬天的当家菜,白菜的需求一直相对平稳,但去年白菜创出了每公斤超出一元钱的价格,让很多菜农坐不住了。他们大面积跟风种植,没想到来年丰产不丰收。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再加之信息不畅,大多数靠天吃饭的农民一下子傻了眼。以种植白菜8万余亩、年产白菜60余万吨的“白菜之乡”玉田县来说,今年那里的白菜销售也同样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将质优价廉的白菜推上市场,玉田县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农民组成了合作社,集思广益,由思路较广的人牵头,去寻找销路,再将白菜集中销售,为自己的白菜在逆境中“寻求突围”。提高组织能力,建立一个通畅的销售渠道,对菜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