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吴艳丽/文
在唐山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有13名“身怀绝技”的民警。要想练成他们这门“绝技”,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而就是靠着这门“绝技”,难以计数的扒手栽在了他们手中。临近春节,这13名民警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全市1600多辆公交车上乘客的“钱袋”已经托付在了他们的手中。
乘车开始一天的工作
早上7点15分,58岁的反扒民警黄河身着便服,戴上一顶鸭舌帽,来到公交18路车的站点。
最近两天有市民反映,18路车上的扒手数次作案,给大家的“钱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黄河便和同事一起,早早地来到了站点等候,一会儿公交车来了之后,他们要趁着早高峰上车“盯一盯”,看看能不能将扒手当场擒获。
从广场站上车,黄河和同事沿着车厢走到了中后部,用他们的话说,要先占据有利地形。在这个位置,不仅能观察到整个车厢内乘客的动向,还能守住车门,严防扒手趁乘客下车时动手。
随着车辆的前行,上车的乘客越来越多,车厢前部基本上达到了饱和,黄河和同事用余光打量着车里的人们。
“没戏。”24年的反扒经验告诉他,这趟车白跟了。
协和医药站到了,黄河和同事下了车,“往回返,看看有没有运气。”黄河笑着说,他们这项工作有时候得看“点儿”,点儿好的话,一天能逮到好几拨扒手,要是点儿不好,几天下来都是空手而归。
在黄河手里有一张公交卡,“一个月的坐车费就得几百,咱不能上车就跟司机说‘我是警察,正在办案哪’,那还抓什么贼啊。”黄河笑着对记者说。忙活到中午11点,黄河和同事还是没有“开张”,看来,当天的“点儿”没赶对。
识贼只需一眼的观望
趁着闲下来的时间,记者向反扒民警请教了抓贼的技巧。“这也是一门技术活,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一名好的反扒民警从开始接触这行到出徒,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黄河介绍说。而现在,在黄河等老一辈反扒民警的言传身教下,公交分局的这13名反扒民警基本上都能做到“慧眼识贼”。
“从衣着上看,扒手一般都会穿平底鞋,不管是作案还是逃跑时都比较方便;穿深色衣服,不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公交分局刑事侦查大队熊队长向记者介绍说。同时,扒手一般都随身携带一个大背包,但背包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只是用来掩人耳目,作案时遮挡用。
再看眼神,扒手的眼神可以用“贼眉鼠眼”来形容,他们的眼神是飘忽不定的,因为他们随时都在寻找作案目标。而扒手同伙之间的交流,一般也是用眼神或简单的手势,动作都不大,这也有别于正常人。
再有就是有些扒手专门“抢门子”。据熊队长介绍,“抢门子”是一种专业术语,分“抢上门”和“抢下门”,就是分在上车时作案和在下车时作案。“有些人在公交车到站之后就往上车的人流里钻,但并不上车,这些人八成是贼。而‘抢下门’的一般是两人联手作案,选好目标之后,一个人站到前面挡着目标,使他不能快速下车,另一人就趁机作案。”
虽然扒手的作案手段变化多端,但作为一名成熟的反扒民警,还是能快速识别“贼人”。“只需要看一眼,我们就能识别出谁是扒手,接下来就是伺机抓捕了。”熊队长说。
防盗要从自身提高警惕
虽然有着这样一支优秀的反扒队伍,但全市1600多辆公交车,绝不是仅靠他们,乘客就能高枕无忧的。而此时,记者从反扒民警处得来的防贼技巧,就显得尤为珍贵而实用了。
首先,乘坐公交车时,要提前将零钱准备好,如使用公交卡乘车,则应将公交卡单独存放,做到财不外露。
其次,背包的乘客应将包放在前面,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钱包最好随身携带,并且放在衣服的内兜。“有些乘客把包放在侧面,觉得将拉锁前端放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就安全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黄河介绍说,现在的扒手使用特殊的作案工具,一下就能将拉锁从后面挑开,或是直接用刀片将包划开,轻松取出乘客的钱包等贵重物品。“所以乘客上车时,一定要将整个背包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此外,扒手选择的作案目标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在公交车上打电话的乘客、两人专注聊天的乘客,或是外地来唐、只顾着看窗外风景的乘客,这些人都是高危人群。
同时,民警还提醒广大乘客,不要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放在一起,这样很容易给扒手可乘之机,“利用部分人群将生日作为银行卡密码的特点,很多扒手直接在柜员机上就将银行卡内的现金轻而易举地取出,更有甚者还将银行卡密码直接写在卡上,这种做法更是万万不可取。”
民警表示,春节临近,正是扒手作案的高发期,广大乘客乘车时一定要加倍小心,从自身做起,不给贼人以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