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本报帮他圆了大学梦
中科院博士后赵建民:家乡需要随时回来
“给您拜年,祝愿所有给过我帮助的好心人一生平安。”昨天上午11时,当用不甚灵便的左手送上精挑细选的奶粉、玩具时,赵建民对市综合福利院院长王志君如是说。窗外焰火绽放,赵建民心中思绪万千。在过去的12年中,赵建民与家乡的城市心心相印,在一个新的轮回开局之年,作为中科院博士后的他,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补上了沉寂在心底的感激。当日,赵建民乘早晨第一辆班车从乐亭老家匆匆赶到本报编辑部,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要给福利院孩子们多买些东西。”在八方购物广场奶品柜台前,营业员王大姐听说是博士后专门买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时,将几大奶粉箱的外包装擦了又擦。
赵建民出生于乐亭县王滩镇,1999年毕业于唐山一中,高考成绩高出当年重点线近50分,只因左手略有残疾,当年所报院校均未被录取。面对即将失学的境遇,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本报率先报道此事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并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赵建民最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同时,市综合福利院和朝阳化工厂对赵建民的学业提供了资助。12年过去,赵建民已到而立之年,对于那些关心帮助过他的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他时刻铭记肺腑:唐山晚报、经济日报、唐山市社会福利院、铁路唐山站,以及唐山一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
赵建民用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精神和艰苦努力,刻苦钻研,并取得了骄人成绩: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期间,数次荣获校、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校优秀团员标兵,获得一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2003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陕西省三原县水利局;2004年9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6年9月被保送提前攻读博士;2010年6月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土地宝贵的赵建民,读研特意选择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水土资源承载力与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寒来暑往,每当同学们休息游玩时,赵建民都是在苦读和探索中度过,风景名胜近在咫尺,他却从没有踏上半步,而是将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先后在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其中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水利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水利学报》和《水力发电学报》上。
面对未来,赵建民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唐山人,特别是在家乡人帮助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博士后,我时刻都在关注着唐山的发展建设。水保与荒漠防治、治荒治沙是我的专业,再造秀美山川,碧水蓝天,免受风沙侵袭,也是我的责任,我愿意就所学知识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时刻准备着,家乡啥时候需要我,我就啥时候回来。”
记者 郑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