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记唐山遵化地北头镇鲁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刘超
发布时间:2012/2/10 10:52:32 | 人感兴趣

一诺重千钧
——记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刘超

  (自亚、凤芹、孟君、马夫)

  走进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只要谈起村内的大事小情,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称赞他们的好村官——刘超。

  在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眼里,他是大家最可信赖的“主心骨”,而在他看来,自己所作所为则是为了履行当初那一个神圣的承诺。为了这一承诺,他已坚守“村官”基层阵地27年,无怨无悔、呕心沥血、恪尽职守,用诚恳憨厚的做人风格、激情火热的工作态度、扎实稳重的工作作风、不胜枚举的实际业绩,向全村父老乡亲诠释着他“承诺”的分量。

  为了兑现承诺,他已坚守了27年

  刘超,1954年7月出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一干就是8年,光荣入党,他几次放弃提干和留队机会,1981年退伍还乡。见到阔别8年的家乡容颜依旧,他很感慨,在父辈的倡议教诲下,他进入村办企业为本村发展效力。老支书见他年富力强、血气方刚,是个好苗子,当年就将他培养成了村党支部委员,并于1985年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交给了他。在上岗赴任会议上,他向父老乡亲们做了一句话的就职演说,这句话只有9个字:“我要为家乡干点实事。”

  为实现这9个字的承诺,他像一头默默无闻的黄牛,经过近30年的苦干,由而立之年已经迈入花甲门槛,风雨沧桑、两鬓添霜。如今,他的家乡鲁家峪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工作实绩显著,他本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村荣誉室墙上20多块集体和个人的褒扬镜匾、锦旗见证了他的艰辛和付出,2009年刘超荣获唐山市“优秀党组织书记”和“河北省老区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他被授予“唐山市劳动模范”称号。

  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带出一流队伍

  自1985年以来,无论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身兼,刘超都把廉洁勤政、当好让百姓放心的好村官放在首位,凡事都坚持身清己正,慎独在前,言传身带。无论事大事小,都从自己做起,给班子做出表率,给干部群众带好头,从不含糊。

  27年来,他帮村民办好事无数。但是,他坚持请客不到,酬谢不收。村里建养猪场3个,他带头全程操办,主人请他喝酒,他一次都没到过场。除发的工资之外,花公家一分钱也要在财务公开栏上公诸于众。

  镇里开会有早有晚,他从不乘出租车,而是骑摩托车或自行车。家人外出,从不许沾光乘车和公车私用。去唐山、遵化公差办事从不半路用餐,不占公家一分便宜。他说:“这是衡量我们当农村干部是否同百姓保持鱼水关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吃公家一顿饭,花公家几块钱看似小事,其实不然,千里长堤,毁于蚁穴,这是真理,防微杜渐,这是起码的要求。”为了村里的水电设施如期到位,刘超主动带领村干部把几年的工资全部投放到应急用钱项目上。同时,为补充村里的开支缺口,他还主动借款给村集体。仅这两项加在一起,以前就有20万元以上。帮村里渡难关,为村民办实事,赢得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廉勤精神鼓舞下,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都能坚持原则,廉洁为公、勤政为民。班子成员跟随他一道,连选连任。头雁领飞,群雁合力,班子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调思路,抓机遇,促经济发展

  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刘超认为,最根本的是观念的问题和发展思路的问题。

  于是,他带领班子分析本村的优势和劣势,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加快发展献计献策大讨论活动。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本村发展思路为:发展林果业,壮大养殖业,开发“红绿”旅游业,综合为“以红养绿,以绿促红”。

  经过刘超的努力,全村大面积发展当地品种优质山楂,现该村已经和唐山广野集团联合开发,第一期工程3000多亩优质山楂成为广野集团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并注册了“鲁家峪牌”商标。在大力发展养殖业中,村内为养殖户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兴办多个绿色养殖小区,实现农户+小区+协会的规模化养猪模式,现全村已有存栏2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小区8处,并带动了全镇的养猪业,成为遵化市优质母猪繁养和瘦肉型、传统型仔猪“二位一体”养殖示范专业村。利用鲁家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绿旅游,现已有十多家单位和大专院校把此地作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30000余人次,提高了鲁家峪的知名度,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历经艰辛,任劳任怨,改变老区村面貌

  改变缺水现状,甩掉贫水帽子。鲁家峪村以前曾连续打出11眼干井,枉费投资100多万元,被人认定为贫水村。刘超行程万里之遥,从北京、河南、山东多处邀请来测水名家到鲁家峪会诊,最后定论为:鲁家峪并非贫水区,只是打井深度不够和井位选定不妥。有的专家现场支招:为不花冤枉钱,须打“保水井”。刘超听到专家们的结论和建议后,如释重负,心里有了底,他决心把打井找水作为改变本村面貌的突破口。凭着他的热情和执着,先后10多次找唐山、遵化两级水利部门,再次申请打“保水井”。在唐山、遵化两级“老促会”老领导们的重视下,先后投资援助、井位探测、成功打保水深井5眼,彻底扭转了本村人畜饮水奇缺的旧况,使外村调水、买水吃成为历史。鲁家峪吃水解决了,部分田园可以水浇了,打井找水翻身仗打赢了,但是刘超人却瘦了一圈,体重下降了10多公斤。

  为彻底改变鲁家峪老区村的落后面貌,结合本镇“红绿”双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良好机遇,刘超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了创建鲁家峪文明生态村建的要求。获得批复后,他制定了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推进老区新农村建设,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突破性改观:一是集中筹资50万元,于2006年和2008年分两期工程,完成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铺设地下节水管道3.5万多米,小山沟里家家吃上了自来水,这是村民过去做梦都想的好事,终于如愿以偿。二是鲁家峪村过去一直是土路,晴天尘土扬、雨天烂泥塘,为改变这种状况,刘超跑县进市,向唐山、遵化两级“老促会”申请工程资金支援,成功将村内大街小巷街道1.5万多延长米全部硬化完毕,达到村内户户通,全村交通环境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三是3年内先后投资近20万元,新建翻新村民中心和7间“两室”,新建1座高档次村务公开橱窗,投资30万元购置、翻建、装修两层办公楼房一处,增设了齐备的电教设施,引进了价值10万多元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施一套,完善了党员干部村民培训会议设施。四是2008年在市老促会的全力支持下,投资15万元为全村群众架设了数字光缆,使数字闭路电视走进了山村老区村民家家户户,翻开的历史的新的一页。五是为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建了灯光篮球场,文艺演出舞台,建立了小剧团、文艺队、体育队,在花会队中重点发掘、整理出传统项目——“武”龙灯,组织男女老中青少龙灯演员120多人进行了培训和演练,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节目。如今的鲁家峪再也看不到昔日贫穷落后的老区旧貌,而是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0 19:13:04,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