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的年轮不断生长
路过红星里时,发现一栋楼前的草坪上摆着一个硕大的树桩。树桩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下面的树根,粗的直径也达20厘米。它的横断面上,从中心向四周有数十个放射状的细小裂纹,围绕着中心,则是一圈又一圈涟漪般的年轮。
我数了数,树桩的年轮约有60圈,那些相邻的年轮,有的间距很小,只有两三毫米,有的间距较大,约有十二三毫米。这些信息告诉我,这株树是生长了60年后被伐倒的,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一些年份雨水丰沛,生长得快,另一些年份比较干旱,生长缓慢。
由这个树桩,我想到了人体的年轮。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身体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所谓“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何时会走路,何时合上囟门,何时换牙,何时出现第二性特征,何时脸上出现皱纹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何时开始发福,何时霜染双鬓,何时白发苍苍,等等,这些都是人体的年轮。仔细观察这些年轮,可以大概判断出一个人的年龄。
其实,除了身体有年轮,我们的心灵也在成长,也一样有年轮。心灵成长的年轮,有一部分显现在我们的脸上和眼睛里,另有一部分,则隐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某些年份,我们的心灵成长得较快,而另一些年份,我们的心灵则相对成长缓慢。一般来说,营养丰富时,比如我们经历太多的困难时,努力读书思考时,我们的心灵成长就迅速一些;营养匮乏时,比如我们整天无所事事、浪掷光阴时,耽于感官享乐而拒绝思考时,我们的心灵就成长得比较缓慢,甚至会停滞不前。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困境、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苦难犹如丰沛的雨水,能让心灵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出生于社会底层,家里贫困不堪,10岁开始做报童,之后去罐头厂做童工,13岁独自驾驶小船横穿暴风雨中的旧金山湾,17岁去捕猎船上做水手,经过无数次严寒、风暴和苦役的锻炼,可谓九死一生;之后又去电车公司,每天工作13个小时……苦难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使他的心灵快速成长,变得强大而有力量,这为他后来创作出21部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喜欢阅读并热衷于思考的人,心灵之树通常也会蓊蓊郁郁,长势喜人。开创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先河的著名翻译家林纾,自幼读书极为刻苦。每夜他都坐在母亲的刺绣灯前,捧书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才肯就寝。他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书“读书则生,不则入棺”八个字,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到20岁时,他校阅的古籍已达两千余卷,到30岁时,所读之书竟然多达三四万卷。大量的阅读,持续的思考,使林纾的心灵变得极为丰盈而深刻,他所转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
而有些人,虽然身体的年轮在继续增加,但心灵却早已经停止了成长。他们满足于现状,只知道拼命获取物质财富,再也不思考人生的意义,甘愿沦为挣钱的机器甚至被物欲控制的行尸走肉,这实在是可悲的事情。而有的人,虽然身体年轮的变化越来越细小,越来越缺乏活力,但心灵的年轮却依然会蓬勃地增加,浩浩荡荡,汹涌澎湃。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也没有停止心灵的成长,他把自己对人生、对人类的大量思考写入作品,写入日记。我读他71岁高龄时完成的《复活》,仍然会被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葳蕤所深深地震撼!
世间并无长生不老之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年轮终究会渐渐停止增加。但我想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不应该让自己的心灵停止成长,不应该让心灵的年轮停止扩张;我们应该不断向心湖中投入思考的石子,让心灵的年轮如美丽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构成一帧又一帧旖旎潋滟的风景,感动自己,启迪他人。
记者杨盛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