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荒野塔身破损严重
◆不搬迁拟进行抢险加固维修
◆仍与采石场为邻存隐患
燕赵都市网记者曾建中 文/图
唐山市丰润区城西北10公里的押(另写作“压”——记者注)库山村西500米处的玉煌塔,始建于明代,扛过了地震,走过了数百年的风吹雨蚀,经历着采石爆破的长久震动,但目前它已经严重倾斜,时刻有坍塌之虞。近期,众多网友注目该塔,呼吁对其进行维修。与之对应的是,当时文物部门已有行动,或将尽快对其进行抢险加固维修,力图还其“健康”全貌。
南斜的塔
塔顶风化严重
塔底
◆网友之声工作人员对塔进行测绘(文物所供图)
救塔“守住”祖宗的遗产
“河北省级文物明代‘玉煌塔’位于唐山丰润,旁边挨着采石场,崩山爆破给塔身造成了巨大震动,现在古塔已经倾斜严重,最近三次盗墓挖掘已让古塔摇摇欲坠。如不进行大规模维修,玉煌塔将毁于一旦。”2012年1月28日,有网友发布微博如上所称。该微博短时间里即引来百余条的转发,数十条的评论,“保护”、“挽救”等是其中的焦点。
有网友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拯救文物,保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要留下遗憾。”
还有网友表示:“急急急救救救。”
同时,上述微博内容还扩散至一些论坛,引起更多网友的关注。
而网友对上述“玉煌塔”的关注可回溯至2010年9月18日,有网友将拍摄的数张塔图上传至丰润文化交流论坛,引发近千的点击量,多个回贴称应对其“加以保护”。
2011年2月12日,又有网友在唐山贴吧发布一贴,其中称“用您的回帖,救一救这座古塔——押库山玉煌塔”,并配以图片和文字。截至2011年12月22日,此贴共有253篇回贴。
有网友表示,不同于现代建筑,倒掉后重建即可,而凝结了先辈智慧结晶的古塔一旦倒塌,即使重建恢复原样,但此塔非彼塔,其历史价值、意义都将消遁于无形,没能将祖宗的东西“守住”,我们不惭愧吗?对比网友所发的2010年与2012年的图片,记者发现,玉煌塔几成斜塔,观之时有倒塌之虞。历经风雨,虽然尚在挺立,但“塔坚强”还能捱多久?众多网友对此忧心不已。
◆塔之今生
破损严重南斜欲塌
网友及此前媒体报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玉煌塔位于唐山市丰润区城西北10公里的丰润镇押库山村西500米处。2012年2月5日,记者来到该处对该塔进行了实地探访。
押库山前,有一条东西向公路,唐山至遵化的中巴车呼啸而过,透过车窗北望,可以对几百米外的一座古塔有着匆匆一瞥,这座塔就是玉煌塔。
行至押库山下,举目远眺,透过迷雾般的沙尘,就能看到玉煌塔孤单的矗立在低矮的山坡上。由东侧一道路北行,而后西行,行至塔前时,记者发现玉煌塔的塔身已显现出倾斜状,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倾斜的方向感觉也有所不同,但大体是往南。
该塔塔顶部分风化严重,北侧已经看不出形状,一根木头裸露其外直指天际。塔的周身皆有裂缝,大小不一,最大者长约几米,宽达10余厘米。塔的各层亦有青砖风化掉落的情况,其中底座四层外部的青砖基本已脱落。其中一层裸露出其中的木头。在塔的底座周围,杂堆着脱落的青砖、石头与枯黄的玉米秆。
塔身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类似佛龛形状的大缺口,内有石门,其中东侧的已经被打破,内有烟熏痕迹,并散堆着多块青砖。在该洞口上方钉着一块薄木板,写有“此塔危险,请勿靠近”字样。而塔上的浮雕图案也已模糊不清,塔身还能看出很多后人刻下的名字。搜索目及之处,记者发现在该塔西南方向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字样:“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玉煌塔,河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10月公布,唐山市人民政府立”。但除此石碑外,并没有更多的保护设施。
采石场内的“悬崖峭壁”
玉煌塔算是地处荒野了。在塔的东北边、南边的田地里还矗立着众多发黄的玉米秆。近及塔身的田地里,还能看出清晰的车轮印,而尘土下面还压着一层玉米秆。
虽地处荒野,玉煌塔却并不“孤寂”,与其相伴的是隆隆声不止的机器工作声,因为这里是一个采石场。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这个采石场至少已经存在46年之久。
因采石产生的沙尘在塔身旁的的田地,周边的房屋、车辆皆“铺”就一层“白雪”,目及之处,“灰蒙蒙如雾弥漫”是一个很直观的感觉。
距塔不及百米堆积着灰白色的沙土,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山”,而往下看,“土山”高达数百米。“土山”往北,一部机器正轰鸣着传送沙石,与之相对的东边,也是机器不休劳作的轰鸣。此外,距离塔身正北方向不及百米之处,已经被挖出一处高达近百米的“悬崖峭壁”,峭壁下杂堆着大小石头。而更远处,耸立的山体已难以看出原来的“身形”,近乎被掏空,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的山谷,其间有几辆大货车仍在忙碌,看上去很是渺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