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刘江:扎根唐山传承光大剪纸艺术[组图]
发布时间:2012/2/15 9:07:29 | 人感兴趣

刘江:扎根唐山传承光大剪纸艺术


刘江和他的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张北男 摄


刘江正在为学生演示剪纸。张北男 摄


一张普通的红色宣纸,经过刘江的剪、刻,一位西双版纳少女呼之欲出。张北男 摄

  (本报记者施疑)

  如果不是走进古冶区文化馆刘江的剪纸工作室,记者和很多人一样,对剪纸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年时贴的红色窗花”上。在这间工作室内陈列的剪纸作品有红色的伟人头像,五颜六色的花鸟,多层套色的风景……这些色彩斑斓、远看像照片一样逼真的艺术品,很难想象竟是出自艺人刘江之手的剪纸作品。

  幼年学艺,放弃工作
  剪纸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上获大奖

  47岁的刘江出生在“剪纸之乡”张家口市蔚县,祖辈将剪纸绝活儿代代相传,刘江6岁就开始跟父亲学习。儿时丧母的刘江,16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他辍学到一家大型剪纸公司做了剪纸工。由于从小学艺,刘江娴熟的技艺不仅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还被当时的剪纸大师周齐收为弟子,随大师学习剪纸精髓。

  刘江18岁参军来到我市,退伍后定居在古冶区,成为一名井下采煤的工人。命运的改变并没有使他放弃对剪纸艺术的追求,二十多年间,他一边自己研习,一边跟老家、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交流学习,剪出的作品雅俗共赏,在业内小有名气,在普通百姓中也很受欢迎,每年春节他把剪好的窗花拿到农贸市场去卖,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技艺达到一定高度,仅仅作为业余爱好已经制约了刘江向更高层次的突破和发展,2008年刘江辞去工作专职剪纸,并很快有了突破。这年9月,在开封举办的全国手工艺品大赛上,他的多层套色剪纸系列作品《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主席去安源》《人民的好总理》获得大赛金奖,他的知名度也大为提升,不少国内外收藏爱好者开始慕名向他购买剪纸作品。让刘江更为骄傲的是,他曾带着5幅作品赴上海世博会参加展览,其中《清明上河图》《水浒》《蒙娜丽莎》3幅获得了一等奖。

  2毫米刀尖,一刻一整天
  《清明上河图》剪纸长卷耗时一年半

  荣耀的背后,是刘江40余年对剪纸艺术创新的孜孜追求,辛劳、枯燥、寂寞始终贯穿着手工艺人的艺术生命旅程。

  剪纸分剪和刻两种,刘江更擅长刻。有句行话“三分刻、七分刀”,说的是完成剪纸作品,艺术天分和刻工只占三成,更多取决于使用的刻刀。传承了父亲的技术,刘江的刻刀都是自己用2毫米粗的钢丝制成的。钢丝退火后砸成薄片,再把刀尖制作成半圆、螺旋、三角等形状。最常用的一字刀,刀尖宽的5毫米,窄的只有2毫米。常年从事细微化的雕琢最容易患眼疾,每天刻完刘江都觉得眼干涩,要靠滴眼药水保养。

  精细的工具,精湛的技艺,在他的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上可见一斑。《清明上河图》是很多剪纸艺人争相挑战的创作高峰,但质量良莠不齐。同样是树木,有的艺人用简单的枝条表达意境,而刘江这幅作品细致到每一片树叶。每一棵树上都有小米粒大的树叶几千片,每一间房屋都有大米粒大的瓦片数百片。刘江每天剪、刻8小时,也只能完成拳头大小的一片,这幅7.6米的长卷总耗时一年半。

  剪纸只有精致仍然不够,还需要跟随时代进步拓展新领域。据刘江介绍,即使是在蔚县,剪纸也曾陷入低谷。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局限于窗花、脸谱的剪纸作品,已经没有市场。“任何艺术形式只有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才能得到传承和弘扬。”刘江也探索着新的题材和形式。他的作品有当代国家元首、当红主持人的肖像,有《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场景、黛玉葬花的情节,连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也被他用剪纸的形式重新演绎。现在,他还根据顾客的需求创作个性肖像,只需一张生活照,他就可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

  防水剪纸,夜光剪纸
  多项创新剪纸技术欲申请专利

  我国传统剪纸使用的都是黑色、红色、黄色等单色宣纸,在剪纸艺人眼中,这些色彩显然不够丰富。刘江的花卉剪纸采用了染色技法,白色宣纸剪出花型,根据需要用各种色彩渲染红花绿叶,最后将剪好的细如发丝的轮廓粘在花型上。染色技法完成的剪纸作品,每片花瓣的颜色都有层次感,更加栩栩如生。

  刘江经过3年的摸索实验独创的多层套色剪刻法,则更加立体、写实。一幅风景剪纸,由黄色的土地、红色的晚霞、绿色的树叶、棕色的枝干一层压一层完成;而人像,则用深浅不一的黄色系宣纸多层剪刻,表现出高高的颧骨、深深的眼窝。无论在哪里展出,多层套色剪纸作品都让观者啧啧称奇。

  剪纸好看,“保质期”却很短,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普通彩色宣纸剪纸作品一个星期左右就褪了色,染色宣纸也只能保持两个月左右。如昙花一现的艺术品,为什么能常销不衰呢?“蔚县的剪纸作品主要用作礼品出口。据我所知,很多外国人买剪纸都是用于礼品馈赠和收藏,小幅夹在书本里,长卷装裱成画轴,没有阳光照射问题不大。”刘江介绍说。

  但好的艺术品总是要拿出来欣赏的,怎样才能解决褪色的问题呢?刘江潜心研究,经过几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物质”,既能抵抗阳光,又能防水,让剪纸作品始终保持鲜艳的色泽。触类旁通,又是反复地试验,他又找到了另一种“神秘物质”,可让剪纸在黑暗中发光。独创的防水剪纸、夜光剪纸技术,刘江正筹备申请专利。

  花鸟剪得多了,刘江突发奇想,剪纸有了形,能不能再让花散发出香味呢?遗憾的是这一次他没那么幸运,现有的芳香材料都只能留香一个星期,即使周围没人观赏,芳香材料也会散发香味,白白浪费了,“下一步我准备跟物理老师探讨探讨,能不能发明一个装置,可以控制它何时散发香味。”刘江对剪纸的新奇设想还有很多。

  教唐山学生,带全国徒弟
  刘江说,文化要有市场才能得到弘扬

  在刘江的老家蔚县,小小的手工剪纸成了大产业,年产量600多万套,畅销美、日、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剪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4亿元。蔚县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国内外剪纸大师汇聚,使蔚县成为世界剪纸的风向标。刘江如果回到老家,不是有更好的发展?

  刘江说,“我在唐山生活的年头比在老家还多,唐山也是我的家。我愿尽力让蔚县剪纸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唐山得到传承和光大。”慕名跟刘江学剪纸的学生不计其数,刘江不仅承担着附近几所学校的剪纸课教学任务,还收了20多位徒弟,遍布全国各地。

  文艺大家冯骥才曾提出,文化遗产不能一股脑儿产业化。刘江对此非常赞同,“但也要有市场,李闽的‘新写实剪纸’《奥巴马像》能卖到十几万元,蔚县剪纸厂好的刀工月薪上万元。如果艺术品没有市场,艺人生计都成问题,哪有精力钻研技艺?有收益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支撑文化的发展。”刘江在青岛有一家专卖店,生意还不错。如今,人们正在像认可丹青水墨一样认可剪纸艺术,这是令刘江和他的同行们最欣慰的事。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0 21:48:33,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