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成长
(北京大学保送生曹振铎)
我在中学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尽管对诸多学科抱有兴趣,但始终无法对所有科目做到精益求精,而一中的“森林式”教育理念为我提供了扬长避短、充分施展能力的舞台。和高考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信息学竞赛是自主性很强的项目,大部分知识需要自学,不懂的问题只能靠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与讲解,同时小组内部通过轮流的测试互相竞争。一中的信息竞赛是传统强项,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许思维的火花就在一次次争论中冒出来,也许前进的动力就源于对自己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益匪浅。
两年的竞赛之路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学习方面,自己想要吸收知识取得进步,依靠的是强烈的兴趣,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凭借强迫和灌输是不可能实现的。试着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这让我的学习生活有苦有甜,却没有厌烦和抱怨。有了动力,方法也至关重要,我觉得没有普遍通用的方法,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天赋、性格、目标的不同,都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多多总结归纳反思,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真正把学习搞“活”。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规律,对我以后的学习同样大有益处。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如果抛开所学的一切,我觉得自己所剩下的东西是成长。在如今的时代,闭门造车的方法大不可取,两年时间我认识了不少全国的高手,有些人的学习方法与我截然不同,依然成绩出色,有些人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耳目一新,从他们身上我开阔了眼界,有时甚至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观点如此狭隘,从而学会了客观和虚心。学习过程中会时不时地遇到些坎儿,曾经我被某个难题困扰了两天,茶饭不思,第三天的下午只好放弃,去教室外面趴在栏杆上看小雨,心情十分沮丧。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今天制定的计划,明天就被自己推翻,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现在回想起来,许多困难都已经克服。诚然,战胜挫折需要恒心和信念,在焦躁中为自己添加一点镇静和坦然,也是一种勇气。
3年高中生涯将是我最难忘的记忆。一想到第一次踏入校门时的紧张和憧憬,就不由得想起母校的包容,想起父母和老师们的支持陪伴,想起同学与我度过的每一时刻,想起宿舍那熟悉的床位和窗户,想起一点一滴。
现在,我即将离开母校,走上一个新的平台,我将带着母校的期盼,老师的嘱托,开始新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