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就是我们的家”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真情关爱地震截瘫患者纪实(上)
说起疗养院,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是专家、劳模休养的地方。在唐山,有这么一座疗养院,它专门为服务大地震截瘫患者而兴建。他们在这里,一步步走向康复,一次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截瘫疗养院始建于1979年,当时唐山市刚刚从地震的废墟中站起来,整个城市百废待举。为了保障地震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建成了这座当时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截瘫专科疗养院。
截瘫患者脊髓严重受损,部分或全部失去肢体感觉功能,有的需要终身与轮椅为伴,有的则要常年卧病在床。最可怕的,是时时来自截瘫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大小便功能丧失,总有尿液留在膀胱里,泌尿系反复感染不可避免,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肢体没有感觉,褥疮感染的机率非常高,皮肤溃烂,容易引起败血症。呼吸运动较弱,肺部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患上肺炎。如何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成为截瘫患者救治康复的最大难题。
截瘫疗养院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每一个医生都被锻炼成了全科医生,因为面对的截瘫患者,什么病都可能患上。”疗养院副院长张希成说。30多年来,他们在截瘫病人治疗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编纂了两部论文集,尤其在治疗泌尿系感染和褥疮方面探索出不少独到的办法,获得了中国康复工作及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在护理方面,医护人员也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刚开始的时候,截瘫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翻身也不会,有时候吃饭都得喂,要逐渐地一项项训练。一直到如今,护士们还坚持为患者按摩、洗澡、剪指甲。他们还定期为散居的截瘫患者体检,免费送药。
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致入微的护理,使截瘫患者的健康状态明显改善,生存率大为提高。年龄最大的赵奎英老人已经94岁了。据最新调查统计,当年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3800多名截瘫人员中,目前,1000多人依然健在,让国际卫生组织专家地震截瘫患者生存不会超过15年的预言不攻自破。
大地震给截瘫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远比身体创伤更剧烈、更残酷。当他们知道再也不能站起来时,几乎失去了活着的信心,有的甚至自残、自虐。医护人员诊断、查房时,心情烦躁的患者可能用力拍桌子或者辱骂医务人员,还可能拿东西砸人。“患者发再大脾气,我们都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忍耐。”总护士长李雅辉说。医护人员在生活上像家人一样悉心照顾截瘫患者,发现他们有了心事、有了情绪,便陪他们聊家常,尽力安抚、开导他们。长时间耐心细致的亲情服务,辅以正规的心理援助,终于解开了纠结在截瘫患者心头的疙瘩。“院里啥问题都给解决了,这儿就是我的家。”这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王丽美刘国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