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们学会“团购”
我有两个女儿,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家里条件很差,孩子们一年里几乎见不到钱。到了腊月,调皮的小女儿就掰着手指头数还有多少天过年,她知道到那天父母会给压岁钱。
大年初一的早晨,两个女儿早早就起来,在各自的枕头下会拿到一枚崭新的五分硬币。孩子们喜欢甜食,得到钱后高兴地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糖块。这时我问她们:“水果糖一分钱一块,如果用一毛钱就能买到11块,你们各自的五分钱应该怎么花?”小女儿眨了眨眼睛不说话,大女儿想了想说:“小妹,咱们把钱合起来去买就能多得到一块糖了。”在我的指导下,渐渐地两个孩子用得来的压岁钱学会了“团购”。她们在理财中每次都能获得一份惊喜,三分钱一个作业本,姐俩掏五分钱就能各自得到一本,两角钱一颗的冰块花上三角钱每人嘴里就能含上一颗。小女儿总是说:“有个姐姐真好,买两份东西还能省点钱。”
后来两个女儿先后考入了车轴山中学,这时身处农村的我在经济上并没有大的起色。但除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她们的压岁钱我还是照发不误,从开始的五分钱增加到20元。她们手里多了自己可支配的钱,但从不乱花。小姐俩一起读书一起买饭,一起买生活用品,算起来着实比其他同学省了一些钱。1997年大女儿考入了大学。小女儿读高二,看到有的同学买3元钱一份的青椒炒肉,不免有些嘴馋,想买点尝尝,可食堂不卖半份。这时她和身边排队买饭的同学商量两人共买一份。
如今,两个女儿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压岁钱对她们来说已成为了历史,但从小养成的消费习惯在她们身上一直没有变。寒暑假里作为老师的她们都会为我们老两口拎回换季衣服,老伴大红的毛外套,我的深蓝色羽绒服,都是名牌。有时候我不免要数落几句,两个女儿说:“这些都是团购的,省钱。” 王建旺(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