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心态仍以“求稳”为主
缺乏明确职业定位成求职障碍
春节过后,又到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今年2月是我市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在此期间,市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了多场大型招聘会,近千家用人单位参加系列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记者走访几场招聘会后发现,应届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仍以“求稳”为主,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成为他们求职路上的一道坎儿。
营销类岗位招聘火爆
节后人才市场岗位需求排名中,营销占据了首位。在2月18日的“凤城引才、聚焦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现场几乎一半企业都在招聘营销人员。营销岗位的招聘门槛儿普遍不高,大专以上学历即可,对专业和工作经验没有太多要求,开出的薪水也十分诱人,“年薪6-15万”、“高底薪+高提成”等字眼儿随处可见。
在招聘会现场,部分企业一反平时“稳坐钓鱼台”的招聘方式,安排招聘代表在会场中央发放宣传单,引导求职者前来应聘。“我们是一家经营电子商务的IT企业,很有发展前景,感兴趣的话来这边详细了解一下。”某企业的招聘人员一边发单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业务发展较快,需要大量补充营销人员,公司连续几个周末都来人才市场招聘。“今天人太多,担心求职者看不到公司简介,所以采取了这种方式。”
不过,与企业的“求才若渴”相比,许多应届毕业生对营销类职位并不“感冒”。记者了解到,薪酬不稳定、工作压力大是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营销工作的主要原因——“号称年薪十几万,其实底薪只有一千多,工资全靠推销出去的产品提成,太不稳定了。”“有家公司要求销售代表一年出差200多天,谁受得了啊。”“我们应届生既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人脉,搞销售、跑业务怕是干不好。”
择业心态“求稳”为主
“我学的是会计,对口的工作机会还是挺多的。”招聘会上,唐山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刘投出了五六份简历,“不过大都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私企,给人感觉不够稳定。”按照小刘的职业理想,“最好是国企,规模大一点的私企也可以考虑。”
记者调查发现,应届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仍以“求稳”为主,首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其次是经济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才选择私营企业。相比技术类工种,一些坐办公室的文职岗位更受求职者青睐。在薪酬方面,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在2000元以上,而大多数招聘企业为应届生开出的起薪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
对于实际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应届生表示主要是“缺乏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其次是“就业信息少”。据了解,“参加招聘会”、“网络投递简历”和“媒体发布的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不少应届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一些校园招聘会。
定位不明确成求职障碍
“你对这个岗位有所了解吗?”在招聘会现场,这样一个问题问住了不少求职者。招聘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显得比较迷茫,对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需求缺乏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个别求职者甚至提出“我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你看我适合哪个职位?”这样令招聘人员哭笑不得的问题。
招聘会上,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袁先生要求一名女生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女生显然没有什么准备,磕磕巴巴地说了几句英文就无法继续下去了。“这个学生想要应聘外贸销售,却连日常英语交流都有困难,怎么能胜任这个职位呢?”袁经理说,找工作就像做一道证明题,填写简历和面试的过程就是向企业证明:你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职业要求。“有个大学生,本科还没有毕业,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一上来就应聘公司的行政经理,要求月薪3000到5000元,怎么可能成功呢?”
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指出,目前大学生求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一方面,在求职前没有正确地评估自己;另一方面,对所应聘的行业和岗位并无了解,在投递简历、面试时无的放矢,导致求职之路越走越泥泞。
专家表示,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在选择岗位前要多搜集信息,了解目标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然后根据自身条件给予正确定位,并按照目标岗位的要求完善自己;在投放简历和面试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专业特长,凸显自身优势,充分挖掘以往实践经验中的含金点,证明你具备岗位需要的条件和素质,这样才能避免求职的盲目性,提高就业成功率。 胡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