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君生:痴迷曲艺老“达人”
罗君生在表演节目
(葛迪)
不久前,笔者在燕赵都市网看到,铁路退休干部罗君生主持“唐山元宵节曲艺演唱会”的图片,还知晓他是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弟子,便萌生了走近这位痴迷曲艺老人的想法。
一个严寒冬日,身材魁梧、笑容可掬的罗君生在他家宽敞、洁净的居室接待了笔者。在居室坐定后,笔者被罗君生家浓郁的曲艺氛围吸引,橱柜摆放着单弦八角鼓、京韵大鼓的书鼓、檀板,书柜摆满文学和曲艺书籍、刊物,这更让我看到了罗君生对曲艺痴迷的程度非同一般。
罗君生从小就和曲艺有不解之缘。他祖籍天津,小时候住在“中和栈”大杂院,会常常遇见侯宝林、王佩臣等艺术大师,受他们说唱艺术熏染,从小就喜欢曲艺。16岁那年,他随父工作调动,来到我市古冶铁中上学。在上下学的路上,他爱边走边哼唱单弦,被当时唐山铁路俱乐部王主任发现,没参加工作就先被要到唐山铁路地区宣传队演唱单弦。
1964年5月,罗君生到华北铁路工程局工作的第二天就被选进文艺宣传队唱单弦。最令他自豪并终生难忘的是:1965年5月1日,在北京劳动工人文化宫庆“五一”游园会上,周恩来总理在现场观看了演出,罗君生表演了天津快板“炸得好”。他亲眼看到了总理为他的表演鼓了掌,激动得他眼含热泪。经过这次演出,更激发了他对说唱艺术的热情,同年11月,他去中央广播说唱团学习,并拜单弦名家赵玉明先生为师。其间,他除了学习说唱曲艺,还自编自演了“先进人物高二虎”“焦裕禄斗天”单弦唱段,受到了工人群众的好评。
不管工作如何变换,但他爱好曲艺的热情始终如一。1974年,罗君生调回古冶车辆段工作,继续参加地区文艺宣传队,他的单弦演出备受职工欢迎。1977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他创作的“深切怀念周总理”被单弦名家赵玉明老师演唱,并录制成磁带进行播放,让许多听众都落了泪。
1986年12月,罗君生调到北京铁路局,尽管担任机关食堂管理工作,但依然没有降低他对曲艺的喜爱程度。下班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向北京老艺术家学习、请教,使表演水平又有了提高。正是因罗君生对曲艺的执著,1993年6月,他被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收为第十个弟子。
2004年9月,罗君生退休后积极参加我市及京津两地的曲艺活动,不但表演单弦和京韵大鼓,而且还为曲艺汇演作主持。现在,虽然他已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和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事务比较繁忙,但他一有闲暇时间,就为《曲艺》《曲荟》杂志写稿。
多年来,罗君生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1000多盘曲艺大师们的录音带、录像带和光盘,还对北方曲艺理论的发展进行研究。
“搞业余曲艺也要搞出水平!”这是罗君生常讲的一句话。为让骆派艺术得到传承,他和孟然老师一起合作为老先生写出了30多万字的传记;和师妹张蕴华一起整理《单弦岔曲五百首》,并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正是对曲艺的执著追求与笔耕不辍,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征文奖、京韵大鼓“喜庆建国60周年”二等奖;2007年,他还被《曲艺》杂志社评为“曲艺挚友”。
看着罗君生获得的一本本大红证书,浸透心血写出的书籍、文章,搜集到的录有大师声音的磁带和光盘,无不令人佩服他对曲艺痴迷的韧劲。
今年68岁的罗君生,和曲艺结缘已有50多年。他喜欢读书、写作,再加上声音洪亮,表演娴熟,演唱单弦和京韵大鼓,说天津快板,还创作了60多篇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在京、津曲艺界小有名气,称他是曲艺老“达人”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