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颗水晶般的心
(陈英超)
40多年前,20来岁的她认真实践“向雷锋同志学习”,成为全国30多名“学习雷锋标兵”中的一员。
40多年后,67岁高龄的她依旧拥有一颗水晶般的心,纯粹而高尚,执着地奉献着自己。
她叫臧岚,一位退休医生。一名为6000人免费义诊、和10人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人捐款达13000元的热心人。她满心热情在社区,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大爱惠心、党性诚心赢得了群众们的信任和爱戴,铸就了人间真情。
怀医者仁心
臧岚凭借从医3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在自己所在的路北区高各庄社区建立了医务室开展义诊帮扶,固定帮扶对象50余人,每月从不多的退休金中拿出200元钱用于购置医疗器械和药品。
社区居民刘鹤友没有忘记,在老伴儿患肺癌期间,臧岚不仅细心地帮助照料,而且每天两次为老伴儿输液打针以减轻痛苦,老伴儿弥留之际,她几乎天天陪伴左右,老伴临终时,紧紧拉住臧岚的手,感激之情尽在不言中。
臧岚总是留意着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赶到伸出援手。在得知残疾人郭凤勇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后,她给孩子买来了衣物,给母亲买来鸡蛋等补养品,忙前忙后地为母女进行体检,教给小夫妻护理孩子的常识和保健知识,一家人深受感动,称臧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当得知社区残疾人蒋仁德长期卧床不起时,臧岚定期到她家中为她检查、打针、送药、测血压,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
春夏往复十余载,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病人有需要,老人总能及时赶到,用她那医者的仁心帮助一位又一位病人,她心里只有一个准则:“病人就是亲人。”
怀大爱惠心
臧岚不仅执着于医者的本职工作,还时刻关注着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怀揣着大爱惠心,帮助他们自己所能做的,奉献着自己所能奉献的。
2004年植树节那天,臧岚受到电视里全民义务植树场景的启发,一个想法油然而生:要响应号召,做好社区这个大家庭的绿化工作。第二天她租车来到西郊苗圃,先后买下42棵小树,植树那天,社区许多居民积极参与,很快这些小树苗就摇曳在了高各庄社区的各个角落。
臧岚看着小树在她和老伴的细心呵护下发芽、吐绿、抽枝,日渐茁壮,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绿化小区,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是我作为一个居民对社区应作的贡献!”臧岚满怀深情地说:“即使有一天我走了,但那些树还在,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那年,臧岚因义务植树获得了“松下环保基金”1000元,她拿出200元捐献给爱心超市、300元捐给社区居委会、500元作为第二年植树的费用。自此,每年的植树节她都会参加,几年下来自费购买树苗金额达4000余元。对臧岚的身体力行居民们打心眼里敬佩,不知不觉中臧岚已成为周围群众效仿的标杆。
怀党性诚心
臧岚总是说:“曾经吃过那么多的苦,现在就特别理解别人的难。”她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是党培养成她为一名医生,怀着对党的感激之情,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回报社会的事业中。
从“非典”到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再到汶川、玉树、舟曲等地震灾害,一向节俭的臧岚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大部分钱捐给灾区。臧岚就是这样一个时时事事想着别人、却忘了自己的人。
“在我死后,将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唐山市红十字会,用于医学科学事业,为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贡献我的最后一份力量。”这份已经公证了的遗嘱,是臧岚回报社会的最后心愿,这份心愿在她心里埋藏了很多年。臧岚作为一名退休医生,她深知医学教学研究中人体解剖严重缺乏供体的状况,因此很早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2005年,她查出自己患有食道肿瘤,仅用了4个晚上就写好了捐献申请和遗嘱,并耐心做女儿们的工作,她说:“我死后,不能再为社会作贡献了,只有自己的身体还能有些用处,把遗体捐给国家,眼角膜可以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可以用来搞科学研究。这是我回报社会的最后心愿。”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就是这样的一位瘦弱老人,虽然已是满头银发,却依然神采奕奕,无私地奉献着,她的心灵至情至善至美!她用生命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学雷锋的精神所在——甘于平凡,乐于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