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亲人一样贴心的“白衣天使”
——记开滦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护士们
重症监护室里,护士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王翠艳 李菖鹂 薛植林)
早上8点钟,开滦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一个弯着腰给病人量体温、测血压,一个细心地帮病人修剪指甲,还有两个互相配合着给病人翻身、拍背。护士长王小玲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工作看着简单,但每天周而复始,要细心加耐心才能干好。”她说,拿翻身和拍背来说,一个是为了防止病人长褥疮,一个是为了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每隔一到两个小时就要做一次,给监护室里的8个病人轮流做下来,也相当辛苦。“普通病房也是如此。你瞧,连走廊里都住满了病人,护士们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王小玲坦言道。
但该病区的41位护士,却从未因辛苦而懈怠,而是用细致、贴心的护理,最大程度地帮病人减轻痛苦。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关爱,给予了病人如亲人般的温暖。
来自天津的小张由于重度脑炎被送到这里的时候,神智恍惚,躁动不安,时常在昏睡中挥舞着胳膊大喊“妈妈,我错了,我错了。”从家属那里,护士们了解到,18岁的他正上高中,学习负担重,老师管理严,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又望子成龙,经常因为成绩的波动批评他,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次发病,一方面是因为他持续高烧却没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也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为了帮他早日康复,除了常规护理,护士们还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辅助治疗。比如放些他平时爱听的歌曲,在他耳边说说话等。
一天晚上,小张又出现了躁动的症状,怎么也安抚不了。值班护士孙红云灵机一动,像哄孩子一样,轻轻地拍着他,哼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温柔的曲调仿佛有魔力一般,很快让他安静了下来。从那以后,护士们经常轮流给他唱这首歌,直到他完全恢复了神智。看着他一天天好起来,护士们在高兴之余,并没忘记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传授他疏导压力的方法,还跟他的父母多次沟通,让他们多关心孩子,别给他太大压力。为了做好心理辅导,护士们不但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翻阅有关书籍,上网搜集资料,还专门向精神科的医生进行了咨询。一个半月后,小张痊愈了,性格也开朗了不少。前阵子,他还专程回来看望护士们,颇为骄傲地告诉她们自己的成绩又进步了。
而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来说,很多时候,对病人精神上的慰藉和医疗护理同样重要。有一次,一位姓高的病人被确诊为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情危急,一度陷入昏迷,不得不切开气管用上了呼吸机。一周后,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恢复了意识。但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的喉咙上插着管子,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无所适从,他挣扎着想要拔掉呼吸机,情绪特别激动。站在一旁的护士刘顺莉赶紧按住他的肩膀,轻声说:“别着急,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好了”。小高暂时安静下来,但情绪还是很低落。
刘顺莉看在眼里,悄悄嘱咐另外几个护士:“大伙都经常和他说说话,多鼓励鼓励他,可别让他因为心情影响了治疗效果。”于是,每天给他洗脸、泡脚时,她们说:“你看,今天气色又好了很多,这小伙子多帅”;做静脉注射时,她们笑言:“要扎针了,可不许哭啊”;看他闷闷不乐或流眼泪,她们柔声劝解:“医生说你恢复得很好,别灰心,就快好了”……为了便于和他交流,护士们还做了不少写着简单字词的卡片,让他用眨眼或者点头来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她们的精心照顾下,小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没出现任何的感染,不到一个月就康复了。
在这里,护理工作包含了多重内容,除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护士们每天都会帮患者洗脸、泡脚,时常给患者剪指甲、刮胡子,定期为患者洗头、温水擦浴,有时候还要为老年病人清理大便。前段时间,一位70多岁的董大爷,因左侧肢体偏瘫来住院。有一天,在去做检查时,他突然肚子不舒服,没来得及上厕所就把大便全拉在了裤子里。当儿子把董大爷推回病房时,董大爷的身上、轮椅上全是大便。护士小陶看到后,立即叫来一位辅助护士一起给董大爷擦洗身子、换衣服。开始的时候,董大爷觉得很不好意思,说什么也不让护士帮忙清理。小陶说:“大爷,没事儿的,您就当我是您闺女吧!”小陶诚恳的话语让董大爷打消了顾虑。她们忙活了将近一个小时,把董大爷身上擦洗干净,换上了整洁的病号服。看到小陶额上渗出了细汗,董大爷红着眼圈说:“我没有闺女,护士们就是我的亲闺女呀!”
到了晚饭时间,董大爷担心吃完饭后再闹肚子,说啥也不吃了,老人的儿子无奈地看着固执的父亲,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一幕被细心的小陶看在眼里,她再次走到老人跟前:“就让闺女喂您吃吧!我知道您的担心,可是不吃饭,病怎么能好得快呢。没关系的,吃过饭咱们让医生开点药,保证让您不再闹肚子了。”就这样,她一口口喂董大爷吃完了晚饭,老人的儿子在一旁不住地说:“谢谢你,妹子!把病人交给你们,我们家属真是一百个放心啊!”
神二病区的护士们就是这样任劳任怨,在这个寂寞平凡而又辛劳繁重的岗位上,在一天又一天的工作中,默默挥洒着汗水,付出着……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她们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在病房里,总能看见患者或家属和护士有说有笑的融洽场面,一位患者家属还在百度唐山吧里专门发了一篇帖子,感谢该病区全体护士在老父亲住院期间的精心照料。在他们心中,这些护士是如亲人般贴心的“白衣天使”。就如一面锦旗上所写的“护理部中一小丫,患者心中一枝花,和蔼可亲一天使,认真仔细为大家”。
面对这些赞誉,护士长王小玲说,今天的优质服务,得益于神内二病区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这是护理工作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的改革,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体现。以前,护士的主要工作是打打针,扎扎液,发发药,而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要求除医疗护理外,还要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一开始,部分护士思想有波动,认为增加擦澡、泡脚、喂饭等工作,护士的地位会因此而降低,而且无形之中更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面对大家的不理解,王小玲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做好示范工作。那时,正赶上一位老年病人去世,王小玲主动为老人做临终护理,细心地给老人擦拭身体。老人有大便排出,她也毫不在意,一点点清理干净。护士们看在眼里,深受感染。在她的带动下,神内二病区这支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护理队伍日臻成熟。同时,因该病区新进护理人员比较多,护理水平不尽相同,为了使日常工作更加条理化,她们除了对每一名年轻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外,还按照护理人员年资,实行分层次管理,构建了“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提升服务水平。每周二,她们还定时开展护理队伍质量讲评会,对每一位护士一周来的表现予以点评。
正是在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无私付出下,神经内科二病区连年被评为该院先进区科、护理先进集体;2011年该科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的验收,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市首家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