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董翠红:背着瘫痪公爹 撑起温暖的家
(朱大勇 赵雅静)
初春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
在丰润区杨官林镇黄家屯村的一所农家小超市中,35岁的董翠红刚刚整理完货架。她抬头看看外面的好天气,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快步走向超市后院的正房。
在里屋的炕头上,老公爹黄胜利正望着窗外。董翠红笑着对他说:“爸,今个儿天气不错,现在店里没啥事,我带您出去转转吧。”
“那忒好。”黄胜利高兴了。
她把老人扶到炕边,然后转过身、猫下腰,半蹲着让老人把双手搭在自己的脖子上,旁边有人想帮忙,她连声地说:“不用,不用,你们都躲了吧,我自个儿来。”扶住老人的双腿,她的两肩一耸,手用力一托,眨眼间老人就稳稳当当地伏在了她的背上。
身材瘦小的董翠红体重不过45公斤,而老公爹黄胜利上身明显发福,下肢又一丁点儿力气都使不上。两人体重相差至少20公斤,但是董翠红不仅把人背起来了,还走得又稳又快。“天天背,就背熟了。”她爽快地笑着这样说。
3岁时的一场大病造成黄胜利的双腿肌肉萎缩,丧失了行动的能力,从此他想走路只好把膝盖当“脚”,拄着拐杖在地上慢慢地挪。3年前,黄胜利的病情加重,连拐杖也拄不动了,儿媳董翠红就主动当起了老公爹的“双腿”,背着他“走”了3年。
第一次背起老公爹时,董翠红也很吃力。但是丈夫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她自己,老公爹急着想去厕所,她只能咬着牙把老人背起来。
从那时起,董翠红每天都要抽时间把老公爹背出屋,用轮椅推着在村里转一转,或是背到别人家的炕头上,让公爹和乡邻们聊聊家常。她说,不能总让老人闷在屋里,会闷出病来。除此之外,老公爹上厕所、洗澡、去村委会参加村民会议、上医院看病、到县里赶集……每天只要下炕,都是她背着走,一天里把老人从炕上背下来再背回去,不知道要多少次。
12年前,董翠红决定和黄胜利的儿子黄政林结婚时,家里人都反对。因为不仅老公爹黄胜利行动不便,婆婆的双眼还是盲的,家里只有三间房又小又破。董翠红在家里是老小,家务活都很少让她干,从没吃过苦。家人劝她:“这样的家,你嫁过去就剩受累了,你哪受得了啊。”
“累点儿不算啥,我就是相信,这个家里出来的人肯定都知道孝顺,会好好过日子。”董翠红说。抱着这个信念,她嫁进黄家。勤奋地帮着丈夫挑家过日子。
丈夫早上5点就去上班,晚上8点多才回来,家务活都得她干。她不但要打理5亩地,还要伺候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干再多的活儿她都没有怨言。
家里的房子旧了,她紧衣缩食攒钱盖新房,请工、买料都是她亲自操持,干活时她跟着一块儿干,手脚都冻坏了。人们说,“这媳妇干活比个男人都强。”当全家人终于住进新盖的大房时,她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她把临街的大房改成超市,进货、卖货基本全靠她一个人,这让她比以前更忙了。但是不管多忙多累,每次做饭前她都要问问老公爹想吃啥,想吃啥就给做啥,从来不含糊。
老公爹病重后不能自己拄拐走路了,吃喝拉撒离不开人,她端屎端尿,侍候老人解手、洗澡,一点儿不嫌弃。她说:“谁没个老的时候,既然进了这家门,遇见啥样就是啥样,照顾老人是应该的。”
在黄屯村,无人不夸董翠红是个孝顺的好儿媳。一些外村人来串门,看见她背着老公爹进出时,惊讶地问黄胜利:“这是你亲闺女吧?”黄胜利骄傲地说:“不是,这是我儿媳妇!”
“闺女能伺候成这样的都忒少啊”石佛村的王大爷感动得连竖大拇指,他说:“我要是能遇见这样的儿媳妇,等我老得不能动时也背我一回,我就知足了。”
在董翠红的影响下,她的一双儿女也都懂事听话,总是抢着给爷爷倒尿罐,刚十来岁就知道天冷了给爷爷生炉子,不能让爷爷冻着。
儿媳孝顺,孙儿懂事,家里吃喝不愁,日子越过越好,黄胜利常常动情地对别人说:“我这辈子,值了!”
好儿媳董翠红说,她从没奢求过什么大富大贵,对未来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她只愿家里的老人精神好、身体好,丈夫体贴支持自己,儿女孝顺长辈、好好学习,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就比什么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