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毕生精力做好一件事
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曾经说过: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这句话用在服装设计师郑亚军身上,最恰当不过。
郑亚军从小喜欢画画,又对缝纫感兴趣。12岁那年,她母亲请人给她裁了一条裤子,裁好的裤料送到家里时,母亲正好不在家,郑亚军把裤料往缝纫机上一摊,就脚踩踏板自己缝制起来。等母亲回家,裤子已经缝制好了!还有一次,郑亚军的母亲帮人絮棉袄,絮到一半时有事出去了。郑亚军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把剩下的部分絮好、缝好。母亲回来大吃一惊,不禁对自己这个小女儿刮目相看。
长大后,郑亚军去唐钢上班,但她依旧痴迷于服装设计与裁剪,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工友们做衣服。因为她设计的服装样式新、工艺精,所以在工友和亲戚中渐渐有了名气,活儿也越来越多。1998年,30岁的郑亚军决定,用毕生精力来做衣服,于是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辞去工作,多方筹措了4万元钱,只身赴上海拜师学艺。
4万元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在去商场买衣服已经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投巨资学裁剪,究竟能有多大的回报,这在她许多亲友心中确实有一个问号。但郑亚军执著追求自己的梦想,她从最基础的绘画学起,再到设计、制版、裁剪、缝制以及对人体骨骼和中外服装史的研究,她都孜孜不倦,用心钻研。
两年后,她学成归来,在河茵小区租下一间小板房,挂牌开起自己的裁缝店。
那是创业初期异常艰难的几年。什么事都由郑亚军一个人来做,她半夜赶车去外地进布料,常常是半夜回家,那一捆捆沉重的布料,还得自己来扛。到了冬天,小板房里没有暖气,四面漏风,而因为屋里堆满布料,郑亚军又不敢生火,双手被冻得又红又肿。每天晚上,她都工作到零点以后才休息,但她的心里是充实的。
2002年春天,就在生意越来越有起色时,郑亚军不小心从梯子上掉下来,腰椎摔伤,在床上躺了半年。即使躺在床上,她也从没想过放弃理想,她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设计新的款式。正所谓有心人天不负。半年后,她终于重新站了起来。而她站起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躺在床上时构思好的款式及时裁剪出来。
2007年,郑亚军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妙裳”,2012年3月8日,她又成功地召开了时装发布会。发布会上,不善言词的她只讲了三五句朴实的创业感想,就匆匆走下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模特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郑亚军的创业故事,再一次形象生动地证明了这句话中所蕴含的生活真谛。我想,所有怀揣梦想的人都会从她身上汲取到不怕吃苦、勇于创业的精神力量吧。 记者 杨盛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