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协联合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你的话费被“偷”了没有
“3·15”来临之际,省消协联合市消协发出消费警示:希望消费者找点时间,找点空闲,打出电话清单,仔细查看话费被“偷”了没有。
话费被“偷”投诉多
近期,我省各级消协经常收到手机和固定电话用户投诉,反映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预存的话费被通讯公司以各种名目扣除。多数消费者称,平时不太关注自己的话费,偶尔打出话费清单一看,才发现被扣除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增值业务费”。找到通讯公司,一开始都说“肯定是你自己定制了该业务”,在不能自圆其说时,就说“那是SP运营商的事”。虽然经过一番周折把多扣的费用要回来了,有的还得到了双倍退费,但总觉得窝火。
话费惨遭“暗偷”“明抢”
石家庄赵先生的号码近两年总是缴费不久就被“欠费停机”,到营业厅一查,才知道被扣了不知名的增值业务费1600多元,而他从未定制过什么增值业务;农民刘老先生用的是一部老掉牙的旧手机,根本不具备也从未开通过上网功能,他也不知道什么是上网,却被收取了一年的“上网包月费”60元。找到通讯公司后,被工作人员告知“是你自己申请的”。
以上是“暗偷”的事例,“明抢”的事例也不在少数。邢台手机用户赵先生接到一个电话,问其是否定制“早新闻”业务,赵先生明确答复不定制。放下电话不一会儿就收到一条短信,称“你已成功定制了早新闻业务,本月3元费用已扣除”。一些用户反映,经常接到一个89271×××的电话,说可以试用“短信转彩信”业务,包月5元。另有自称是“某公司外呼部”87086×××的号码询问客户是否试用“语音博客”业务。二者都声称,客户试用后不需要的必须自己发短信取消,否则就开始收费。将“不定制即为取消”强行变为“不取消即为定制”,很是没有道理。
“偷”你话费没商量
现在很多电话用户通过银行、互联网、自助终端或者充值卡等非现场方式交话费,见不到话费清单。一些通讯公司和与其合作的SP运营商,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暗度陈仓,擅自给客户增加收费业务。客户发现后虽然会给退费,但这只是极小的一个比例。绝大多数用户因为工作忙或不在意,不会经常查验自己的话费清单,这部分人的钱就装进了通讯公司和SP运营商的腰包。
谨防话费被“偷”
针对此种情况,省消协和市消协提醒用户,要像关注自己随身携带的钱包一样关注自己预存话费的“钱包”。要经常打出话费清单进行核对,发现有不明白的收费项目(主要是增值业务费),要主动询问通讯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自己定制的业务并被扣缴了费用,包括“试用”后自己没取消,也没有明示定制而被扣了费的,有权要求双倍退赔。必要时可以向当地消协投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曹瑞云袁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