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我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警惕预存话费被“偷”
(记者志远)近来全省各级消费者协会经常收到手机和固定电话用户投诉,反映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预存的话费被通讯公司以各种名目扣除。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我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要像关注自己钱包一样关注自己预存话费的“钱包”。有时间了要经常打出话费清单进行核对,发现有不明白的收费项目(主要是增值业务费),要主动询问通讯公司的工作人员。
赵先生称,他的号码为860×××08,在近两年时间里总是缴费不久就被“欠费停机”,到营业厅一查,才知道被扣了不知名的增值业务费1600多元,而自己从来没定制过什么增值业务。手机号为156××××8771的刘老先生,用的是一部老掉牙的旧手机,根本不具备、也从未开通过上网功能,本人也不知道什么是上网,却被收取了一年的“上网包月费”60元。找到该公司后,被工作人员告知“是你自己申请的”,等等。这些都是“暗偷”,还有“明抢”的:手机号为189××××0761的赵先生反映,曾接到一个电话,问其是否定制“早新闻”业务,赵先生明确答复不定制。放下电话没一会儿就收到一条短信,称“你已成功定制了早新闻业务,本月3元费用已扣除”。手机号为132××××5150的张先生也莫名其妙被定制了“健康专家”业务,每月被扣5元。还有一些用户反映,经常接到一个89271×××的电话,说可以试用“短信转彩信”业务,包月5元;还有自称是“某公司外呼部”87086×××的号码询问客户是否试用“语音博客”业务。二者都声称试用后不需要的必须自己发短信取消,否则就开始收费。将“不定制即为取消”强行变为“不取消即为定制”,很没有道理。
省消协副秘书长聂云东表示,现在很多电话用户通过银行、互联网、自助终端或者充值卡等非现场方式交话费,见不到话费清单。一些通讯公司和与其合作的SP商,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暗度陈仓,擅自给客户增加收费业务。客户发现后虽然会给退费,但这只是极小的一个比例。绝大多数用户因为工作忙或不在意,不会经常查验自己的话费清单,这部分人的钱就装进了通讯公司和SP商的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