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发布2011年度消费维权报告
(范铠铭、志远)3月14日,市工商局发布2011年度消费维权报告。2011年,全市12315申诉举报系统、各级消协和“一会两站”共接待消费者来电、来函、来访及网络、短信咨询24.6万人次,受理申诉7296件、举报7105件,受理消费投诉101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全年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33357件,占总受理量的69.58%。其中,关注热点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咨询占13.57%;涉及企业登记、商标注册等工商业务方面的咨询占17.29%;涉及消费维权方面的咨询占3.29%;不属于工商机关受理范围的行为争议占65.85%。
在全年受理的申诉中,商品类申诉占76.80%;服务类申诉占23.20%。涉嫌无照经营占79.69%;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占9.81%;其他类举报占7.71%;涉嫌商标侵权占1.77%;涉嫌违法广告占0.41%。
全年受理的申诉举报中,市工商局12315热线电话受理4118件,占28.60%;上级分派、来人来函、互联网受理等受理13件,占0.09%;工商分局直接受理10270件,占71.31%。
食品类申诉举报1720件,同比增长111.0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照经营食品,经销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不合格、“三无”食品,存在缺斤短两、标价与实际售价不符等问题,散装食品受卫生条件影响含有杂物。
服装鞋帽类申诉举报1630件,同比增长100.99%。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衣物表面起球、洗后缩水变形、裤线歪斜、长短不一;鞋类商品出现开胶、断底、断面等质量问题时,商家不按照其“三包”承诺履行维修或者退换义务;有的经销商以虚假打折欺骗消费者。
通讯产品类申诉举报1203件,同比增长45.64%。通讯产品类申诉主要是手机质量不过关,经常出现按键失灵、死机、黑屏、屏幕不显示、通话有杂音等问题;经销商不认真履行三包规定,在处理纠纷时与厂家、维修商互相推诿,不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履行三包,但又不给消费者出具检测书面证明;售后服务差,主要表现在:修理周期长,修理效果差,返修率高,不填写维修纪录,不按规定提供备用机等。
家用电器类申诉720件,同比增长80.45%。主要问题为产品质量不过关,行业门槛低,部分厂家质量把关不严;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厂家,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大多委托其他维修店负责售后维修,维修质量无法保障;厂家承诺“三包”期限较短,维修标准不统一,维修费用不透明;产品更新换代快,商品出现问题后无法维修。
烟、酒、饮料类申诉665件,同比增长104.62%。主要申诉问题是分量不足或存在异物等问题。举报问题以涉及假冒其他品牌类居多。
交通工具类申诉举报629件,同比增长82.85%。主要是汽车质量不过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汽车召回事件给汽车质量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售后服务跟不上,修车迟缓、虚报保养维修项目、维修报价前后不一、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等。霸王条款伤人,订车时口头承诺多项优惠政策,提车时不兑现承诺。以各种优惠促销诱导消费者交纳定金并承诺定金随时可退还,实际却是“定”易“退”难。将翻新车、事故车当作新车出售,涉嫌消费欺诈。
家居用品类申诉举报518件,同比增长107.2%。家具气味大、变形开裂,商家隐瞒家具的真实材料,不按合同和规定提供维修服务,订购的家具与陈列样品质量不符。
电信服务类申诉举报516件,同比增长344.83%。申诉的问题主要包括:移动电话计费时间不合理、计费错误、无故产生漫游费用、服务质量差;手机信号不稳定、易中断;服务不及时,故障排除慢,影响正常使用;增值业务不请自来,强制电信客户消费。
餐饮和住宿服务类454件,同比增长144.09%。主要问题有无照经营,服务人员态度不好,实际商品、卫生、设施等硬件条件与店内或网站宣传不符。
互联网服务类申诉404件,同比增长392.69%。近年来,互联网服务投诉呈持续增长势头。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上,如网速太慢、网络中断、频繁掉线、维修迟缓、网速缩水严重、费用收取不合理、移网不积极、停网后退费时间太长等,此外,因网络安全引发的财产损失问题也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