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日,气象专家和你聊聊“天”
“春姑娘”什么时候才会来?去年冬天唐山为何降雪偏少?“耕云播雨”是怎样实现的?在“3·23”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唐山市气象台,和气象专家聊聊唐山的天气,听他们为您解读天气中的奥秘。
“春姑娘”4月才会来
春分已过,清明将至,随之而来的将是春暖花开的怡人景象。但近期的天气却并非大家期望的暖意融融,忽高忽低的气温让人难寻“春姑娘”的脚步。那么,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何时才会到来?
据气象专家介绍,对于四季的划分,在气象学上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公历月份来划分。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另一种是按自然天气季节划分,定义春天是以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10℃ ,日平均气温第一天达到10℃作为春季的开始。近期唐山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4℃之间,较常年偏低。按照第二种划分方法,唐山还没有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统计资料显示,唐山地区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10℃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届时,“春姑娘”才会姗姗而至。
去年冬天为何降雪偏少?
2012年初,寒潮和暴雪席卷北半球,以至有学者认为地球将进入为期20年的“小冰河期”。但唐山所处的京津冀地区,却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降雪天气。
据气象专家介绍,去年冬季,唐山大部地区的降水量异常偏少,降水主要出现在12月,1月和2月基本没有有效降水。去年12月,唐山中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在3-8毫米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它地区为1-2毫米,较常年偏少。今年1月虽然出现了3次降雪过程,但均以小雪或零星小雪为主,平均降水量都在0-0.2毫米之间,大部地区没有积雪。2月则没有出现降雪。
对于去年冬天降雪偏少的原因,气象专家解释说,形成降雪起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形成上升气流的大气环流形势;二是要有较为充足的水汽条件;三是冷空气,就是暖湿空气带来的水汽条件和冷空气形成交汇。以上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都无法形成降雪。由于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去年冷暖空气势力在唐山地区交汇较少,而冷空气活动频繁,唐山地区长期受干冷气团控制,导致降雪偏少。
“耕云播雨”是怎样实现的?
3月17日夜,漫天飞雪扮靓了唐山大地。迟来的春雪对缓解我市的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场弥足珍贵的降雪正是唐山气象部门根据有利天气条件,实施飞机增雨(雪)作业的结果。
当天空中有足够多的水蒸气时,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雪),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雪),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唐山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1998年正式进行全市范围大规模增雨(雪)作业,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为增雨火箭、三七高炮、地面碘化银发生器。2012年3月15日,冀东飞机增雨基地在我市正式启用,并于3月17日进行了首次作业。至此,针对不同天气条件、不同云系,能实现四季作业、立体作业、联合作业的唐山人工增雨综合作业体系正式形成。
虽然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我们已经能够影响天气,但气象专家表示,“耕云播雨”并非随时都可以进行。要实现人工增雨(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天空中需要有足够多的水蒸气,也就是要有云,而且云层要达到一定的厚度;其次,需要有凝结核,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核为核心凝结成为冰晶或水珠;同时,温度要足够低,如果温度太高,水蒸气即使凝结成了水珠,也会蒸发掉。
唐山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5%,年均自然降水在600毫米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2011年,唐山市气象局进行人工增雨作业113点次,作业影响区降水量可增加15%-20%。据预测,今年春季,唐山地区的降水量仍可能呈现偏少趋势,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的可能性较大。气象部门将仔细分析天气条件,抓住适宜时机进行人工增雨,增加滦河、潘家口水库等大型河流、湖泊、水库蓄水,补充地下水资源,保障工农业生产及百姓生活用水。
唐山负氧离子数值上升
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据考证,负氧离子对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改善生态、生活环境,在医学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自2009年开始,唐山市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应用高技术负氧离子监测仪、专用车辆和各辅助仪器,在我市各旅游景点、公园、林区、居民住宅小区开展空气负氧离子检测业务,定点定时提供市民所需的准确数据。同时,利用监测所得数据,建立预报模式,与天气预报结合到一起,丰富公益气象服务的内容,增加气象服务项目。
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随着环城水系和南湖公园的建成,唐山城区内绿化面积不断增加,负氧离子数值也有所上升,其中分布丰富的区域仍然集中在大型水体和绿色植被密集的区域。踏青的季节即将来临,气象专家建议市民尽量多去户外活动,走近有流水、树木的地方,多呼吸负氧离子。
一直以来,气象服务工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帮助。从前,传统的天气预报会告诉你刮风下雨,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越来越渴求,我市气象部门也相应增加了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出游指数等贴心的天气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表示,未来将提供更多的气象服务项目以满足群众需求。3月23日下午至24日上午,市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将对外开放。今后,气象部门还将尝试开辟更多的渠道和途经,让公众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气象服务工作。
本报记者胡杨
通讯员花家嘉于志明
3月17日晚,y-12增雨飞机从唐山三女河机场起飞,在唐山、承德、秦皇岛上空执行了增雨(雪)作业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