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本报和洛阳晚报联手策划的《搜寻30年前的感动》帮唐山地震孤儿郭保军找到了他失散了30年的洛阳“母亲”。如今,“母亲”因病离世,“儿子”无法亲往送别,情急之下,请本报委托洛阳晚报帮他了却心愿——
“‘妈妈’,请您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 王雪漫 洛阳晚报记者张喜逢 赵朝军)
3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让年仅10岁的郭保军失去父母,因为一条腿被砸断,他被紧急送往洛阳救治。在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郭保军遇到了27岁的护士牛小芳,在牛小芳的悉心照顾下,两人结下了母子般深情。
郭保军回忆说,那时大部分伤员还没有从大地震的惊吓中恢复过来,刮风、下雨、打雷甚至大一点的响动,都可能引起病房中一阵骚乱。每当这时,牛小芳就会赶紧跑到他的病床前,哄他、安慰他。郭保军觉得牛小芳就像自己的亲人,常常在没人的时候叫她“妈妈”。 3个月后,小保军伤愈返回唐山。1977年,牛小芳曾专程到唐山看望过小保军。但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失去了联系。 2006年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本报和洛阳晚报联手策划了《搜寻30年前的感动》,在两地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当年4月13日,郭保军来到了洛阳,这对失散30年的“母子”终于相见。
牛小芳的丈夫王朝凡告诉我们,自从爱人和“儿子”联系上,家里原本少听到的电话铃声,几乎每周都会频频响起。6年里,因为牛小芳身体原因,郭保军多次邀请她来唐山过年的心愿都没能实现。为了让“妈妈”身体更好,郭保军常常骑车去市郊购买核桃、木耳等养生的土特产寄给“妈妈”。他多么希望“妈妈”能长命百岁。
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在3月21日戛然而止。21日晚上10时左右,郭保军接到了“父亲”王朝凡的电话,“你‘妈’不在了,她走了!”郭保军顿时蒙了,拿着电话一个劲儿地叫喊着:“我‘妈’咋了,我‘妈’到底咋了?”……原来,“妈妈”牛小芳因心脏病引发脑梗塞,21日上午因抢救无效而离去。闻听噩耗后,郭保军和妻子王丽萍一夜没睡,脑海中翻腾着他们与“妈妈”相见的往事。郭保军本打算第二天一早搭车前往洛阳为“妈妈”送行,但王朝凡考虑悼念、送别时间等因素,加之路途遥远,还是不忍心让这个“儿子”再身心受罪。
尽管无法去洛阳送别,但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22日一早,郭保军就四处打电话,托朋友打听有没有熟悉的人在洛阳,想让别人前往家中先代为送别。然而,先前一些曾在洛阳的朋友都已在多年前离开。郭保军在家翻看以前“妈妈”送给他的一些东西时,看到许多媒体对他们的报道,便找到了本报,本报帮他与洛阳晚报的记者取得了联系。23日,洛阳晚报记者按照郭保军的心愿,参加了牛小芳的告别仪式,并代表郭保军为她敬送上菊花。
昨天,记者再与郭保军电话联系时,他哽咽着说:“虽然这最后一面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但我得谢谢你们,帮我送了‘妈妈’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