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不会忘记钱绍武
发布时间:2012/4/18 10:56:35 | 人感兴趣

唐山不会忘记钱绍武

  革命先驱李大钊光辉业绩永留青史不会被世人遗忘,中国雕塑界权威钱绍武为唐山创作的李大钊纪念塑像耸立于唐山人精神家园、耸立于历史时空,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其不吝心血夙夕辛劳之贡献,唐山人亦不会忘记。

  唐山人不会忘记钱绍武先生认真不苟的创作精神。1991年他接受塑像任务时,园林专家已完成塑像图样设计,钱绍武如果“偷点懒”按图制作无疑大省精力,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塑像作为“咀嚼灵魂的过程”,他这样释说:“一切构图一切设计,在于自己的灵魂到底感受的是什么,弄清楚自己的感受,这就叫‘咀嚼自己的灵魂’。咀嚼透了就知道哪些东西非要不可,哪些东西可以不要,这样才能有好的作品出来。”进入到塑像人物内心去体察情感境界的钱绍武,用两年多时间查阅大量有关李大钊各种书籍资料,通读《守常文集》,搜集能找到的所有相关图片和有关李大钊的收藏品,并与李大钊的长子多次促膝深谈,对人物特征和精神气质仔细研读烂熟于心。始终坚持“雕塑作品应有它的根据和内涵”,没有获得创造性的灵魂主题则无法动手雕塑的钱绍武,直到三年后对李大钊有了较深刻理解才动手雕塑。钱绍武说:“这些理解和体会在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最单纯的整体,大钊同志就像一座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不可动摇的泰山。”

  唐山人不会忘记钱绍武为雕塑投入的巨大创造力。钱绍武是从诞生了钱穆、钱伟长、钱钟书的闻名天下的无锡“钱家大院”走出来的才子,其古典文学、绘画、书法也有着坚实基础,早年留学亦接受严格西方艺术造型训练,然而钱绍武创作李大钊雕塑不是从西方雕塑观去套民族传统雕塑,而是从中西艺术比较上探索民族雕塑的特点,汲取西方艺术写实技巧,又蕴有中国文化气息,既有唐代雕刻的超然,又有汉代雕刻的雄深,摈弃掉明清雕像工巧繁缛、萎靡纤细之态,成功地将国画、书法中概括、写意的手法融入雕塑创作中。在技法上钱绍武汲取汉魏传统“方多于圆”的型,为李大钊设计了天安门底座形式的宽肩膀,意喻“铁肩担道义”;头部设计则如同泰山拔地而起巍然不动。方正、刚直、沉稳、开阔的李大钊本身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李大钊亲属来到唐山大钊公园看到伟岸威武的李大钊雕像连说“很像很像!”单纯而又雄奇的李大钊雕像,准确表现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内在气质和外貌特征的“神奇一致性”,成为中国纪念雕像中的佼佼者,荣获1992年《二十世纪中国大展》金奖,《人民日报》先后四次发表《李大钊雕像》图片和介绍,标志着中国大型雕塑的进一步成熟。

  被称作“石头的历史”的雕塑具有永恒纪念性,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和时代精神风貌。雕塑艺术的特殊功能,亦在于使人活得更美、更有意味、更充实。唐山是一座感恩的城市,也是懂得艺术和珍惜艺术的。在创建文化名城进程中,唐山人深知一座城市应有精神植被覆盖,革命英雄主义雕塑作品是城市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与内涵的点睛之笔,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化功能。唐山人领悟和赞同钱绍武饱含思想和情感的创作观念:“我们有一百多年受压、长期被人看不起的历史,所以我们有共同的复兴祖国的理想……有大情感、大理想的作品才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才是世界性的”“我们创造艺术不是为了要发财、成名,而是人类生活和发展所需。有的人就没有这股气,满脑子钱!”钱绍武披露:“我接受唐山创作大钊雕像任务,根本就没有考虑经济收入问题。”

  □丰绍棠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2:52:22,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