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捐款现场。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李金花/文 通讯员全小松/图
23岁的农村小伙儿,欢天喜地地盖房装修,准备迎娶新娘,却突然被查出患上了“淋巴性白血病”。当所有的梦想瞬间破碎、整个家庭面临着崩塌、自己的身体又饱受“化疗”之苦时,是慷慨施助的父老乡亲们,给了他走下去的勇气。
今年2月份,迁安市杨各庄镇曲河村的朱林在天津中国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被确诊为“淋巴性白血病”,治疗方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手术费需要几十万元。家里盖房时就已经欠了债,为了给孩子治病又东找西借凑了18万。而今,面对高额的医药费和手术费,朱林的父母乃至亲朋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小山村上演“拯救生命”感人剧
在迁安市杨各庄镇曲河村,朱林的新房还未布置完备。如果不是突患重疾,朱林构想已久的婚礼会在这里举行,小两口儿也会在这里生儿育女,度过他们或许平凡但却幸福的一生。可如今,空旷的新房里杂乱而又冷清。朱林远在天津接受治疗,不堪打击的双亲也无心料理家事。
与冷清的家形成对比的,是相去不远的村委大院。4月16日上午,村民早把一张帐桌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都是来给朱林捐款的。“他婶子,你捐多少?”“最近家里钱紧,我先拿来100,等过两天把玉米卖了再给老朱大哥送点儿,乡里乡亲的,能多帮点就多帮点儿”……
“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今天咱村搞这个捐款,就是要把20多岁的朱林从病床上救起来,乡里乡亲的,在危难的时候帮衬一把,才是真正的乡亲!”村书记李辉话音刚落,人群便涌向了捐款箱。“我捐100元”,“我捐50”,年过花甲的老人李景民捐上了500块钱……一张又一张、一沓又一沓纸币被塞进了捐款箱,村会计还来不及逐个儿登记,有些人就已经默默地钻出了人群。不少人都说着同样一句话:“能帮就帮一把吧,孩子实在是太年轻了”。而朱林年过五旬的父母,此时早已泣不成声。
未及半天,全村乡亲就捐出了24321元钱。
希望有更多好心人托起朱林生的希望
4月18日,在县城建筑工地打工的曲河村人赵汉权特意回了趟村子,把500元钱送到了朱林父母手里。自全村集中捐款以后,这两天一直有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送上点钱,再说些宽心的话。而朱林的父母除了流着泪感谢外,还会把乡亲们的心意及时传达给远在天津的儿子。
几经犹豫,记者还是拨通了朱林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年轻却无力。由于每次化疗的疗程都要持续一个月,朱林目前的身体很弱,虚汗不止。他对记者说,“化疗期间只能喝点儿粥,头发早就没了”。
提起自己的婚房、婚期,朱林的语速明显快了一些,他说,“本来打算房子弄好后就结婚的,谁知道却得了这个病”。尽管还在憧憬着那些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但他却坦言,准新娘的任何选择都是应该的,他绝不会抱怨。记者问他,是否知道村里人正在给他捐钱,他马上说“知道”,而且话里有了笑音,“感谢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发达,我一定好好治病,争取早一点回去报答大家”。
从朱林的语气中,记者听出了一个年轻人对生的渴望。然而,巨额的医疗费用却让这种渴望变得遥不可及。如果您愿意伸出援手推朱林一把,让他离他的渴望更近一些,请与朱林的父亲朱和平取得联系(13132152690),也可以将善款汇至农行银行卡6228480651603029018,朱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