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亚丁湾护航
——记执行亚丁湾海域巡航任务的曹妃甸海事员工李宝龙
(冯立侠、杜庆君)
2月27日上午1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十一批赴索马里亚丁湾水域护航编队正式起航。在整齐的队伍当中,有一位特殊的护航人员,个子不高,年龄比其他护航人员明显偏大,严肃的时候眉头紧皱,而舒展开来时又无比和蔼可亲。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名海军战士,而是曹妃甸海事处的一名海事工作者,是由交通运输部派出协助开展此次护航行动的护航船长。
他叫李宝龙,玉田县人。
1994年,李宝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到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任职,开始了他的远洋生涯。在远洋航行的15个年头里,李宝龙上船带得最多的是航海书籍,孜孜不倦地学习业务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持之以恒的学习,使李宝龙系统掌握了航海的规律和技术,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的远洋船长。正如曾经与他同船的兄弟们说的那样:“那人简直就是个航海活字典!”
2011年,李宝龙凭借扎实的航海技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素质考入河北海事局唐山曹妃甸海事处,担任海巡艇的船长。角色的转变,让李宝龙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海巡艇的带头人,不仅要管好自己的船,更要管好进出辖区的每一艘船,为了让自己的执法水平迅速提高,自从来到曹妃甸海事处后,他每天晚上都自学到深夜,给自己不停地“充电”。已经41岁的李宝龙,记忆力不比年轻人,但他看一遍不行就看两遍、两遍不行就看三遍,直到熟知为止。“做就做出个样子来”这是李宝龙最常说的一句话,凭着这股韧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熟知了海事管理法律法规,掌握了海事执法技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事执法人员。
2011年10月,李宝龙经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交通运输部护航工作小组中的一员。很多人问他:“跑船这么多年,还没在海上漂够吗?”他严肃而深情地回答说:“就是因为跑船跑了这么多年,我不只一次地航行过那片不平静的海域。所以,我更能体会到船员在通过这片海域时的紧张与不安,还有家人无限的牵挂。”原来,在李宝龙还在远洋商船做船长的时候,每每经过亚丁湾海域,他都会感叹:如果每片海域都能够平安和谐,那该多好啊!
在出发亚丁湾护航前,为了熟悉护航的各项事宜,李宝龙先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他时刻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船员安全为使命,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除日常工作外还每天24小时应急待命,并充分发挥航海专业和英语优势,很好地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护航工作领导小组总值守联络组护航专项船长的各项工作。为此,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还专门向河北海事局致信对李宝龙提出表扬。曹妃甸海事处处长李志强自豪地说,正是因为李宝龙有着丰富的远洋航海经验,而且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踏实认真,这使得他最终从众多海事执法“船长”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十一批亚丁湾护航编队的护航船长。
“What is your MMSI Number?”每天,在护航军舰上大家听到最多的是李宝龙用娴熟的英语与商船之间的对话,船舶移动识别码、前吃水、后吃水、干舷、航速……一系列专业英语用语听的海军战士们赞叹不已。其实,舰上有不少英语人才,只是外国商船船员大多讲的是有强烈地方口音的英语和商船航海专业英语及缩略语,这让他们听起来有些困顿,这时,具有多年航海经历的李宝龙就显出了他的特长。
在与记者连线时李宝龙说:“这次护航的主要任务是与商船协调沟通,指挥商船编队。”为此,在与外国商船沟通中,李宝龙总是一丝不苟,记录好每一艘船舶的详细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为船舶编队,并尽可能与商船讲好每个护航航渡期间的细节,使编队有序行进。交通运输部派出海事经验丰富船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李宝龙身上完美地得到了体现。
亚丁湾地区常年炎热干燥,每年的3至5月,也就是印度洋西南季风到来前,是索马里海盗最猖獗的季节,李宝龙克服种种困难,以军人一般的意志为亚丁湾海域安全日夜值守,“上了军舰我就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不辱使命是军人的天职。”每当大家要对他特殊照顾让他休息时李宝龙都会严肃地这样说。
虽然气候条件让人难以忍耐,虽然海盗活动依旧猖獗,虽然海上危险无时不在,但李宝龙自信地说:“我不会给唐山父老乡亲们丢脸的,多少年后,回想起来,我会因为曾为我国海军走向深蓝作过一份贡献,而深感自豪,因为,那不平静的海域正是我们驰骋大洋的坚守和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