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家门
1968年之前,我家是用秫秸编的篱笆墙,大门也是秫秸的,门框是木棍。我快结婚了,准备翻新一下“围墙”和“大门”。在村西边水坑的边沿,我利用星期天自己和泥脱坯,自己动手砌起了围墙,还用白灰水刷了一层白。大门也上了“档次” ,把旧檩锯成板还刮了光。当把“喜”字贴上去时,还真有人投出了羡慕的目光。
1981年,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全家辛勤劳作,由于敢施肥,庄稼长得很好。到了秋季,院子里堆满了红薯,墙头上摆满了高粱穗,房顶上晾晒的是玉米。省吃俭用的父亲第一次有了银行存折。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我家也好事连连。我的工资比结婚时增涨了十倍多,爱人的服装加工收入也倍增。儿子和女儿先后考上了大学。为了让年事渐高的父亲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也为儿子结婚有房子住,我翻盖了房子。门洞内外镶上瓷砖,大门的影壁上书写了一首唐诗。1996年,儿子结婚了,大红的喜字贴在了不锈钢板做的大门上。
对幸福生活感受最深的是父亲。看着孙子结婚丰盛的家宴,看到停在街上接亲的小轿车,他笑得合不拢口。邻居逗老爷子,让其坐坐小轿车,父亲说:“等我孙子有了车,我一定会坐。”2006年,儿子开着自个儿的车回家了,父亲真的坐上了他孙子的车。老人的笑声里满含着内心的喜悦。而我却在思考另外一件事:家中的大门不能进车,需要改动。
时值村里正大修街道,邻街的大门一家比一家美观漂亮。新门修好后,我把原来的影壁拆掉,修了圆形池,植上了青竹。院内的空地供闲不住的父亲养花。
父亲高兴地对人讲:“我种了一辈子地,一天学没上;儿子初中毕业,当民办老师,后来转正了;孙子、孙女都大学毕业。这才是真的改了家门子了,改家门全靠党的政策好啊!”
邓华俊(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