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教你培养孩子的自信
5月13日上午9时,晚报-索菲亚智慧家长课堂内座无虚席,《NLP教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系列讲座第三讲开讲。晚报心理热线主持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国际执行师缨子,与现场几十名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如果说,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只要孩子有了能力就会自动转变成自信呢?”对此,缨子的答复是:不能。“假如孩子有能力说一句话,但是你听不懂,或者孩子有能力做一些事,却受到责骂,这些能力就无法形成孩子的自信。”
缨子解读说,很多家长似乎长了一双专会挑毛病的眼睛,对于孩子的说话和行为,往往只看到负面,却看不出背后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其实,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需要不断地尝试去找出,这个世界可以给他多大的范围,这件事情究竟有怎样的后果,哪个说法或做法更好和有没有新的方法。在我们眼中,尽管有些时候,孩子的说话和行为显得有些笨拙,甚至造成了负面的效果,但他正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些正面的动机。如果孩子此时不被谅解而只被否定,他的学习欲望便会降低,他不单只在这件事情上无法进步,更会在其他事情上退缩、不敢尝试,并最终养成什么都不愿做的消极性格。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缨子强调,在能力和自信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肯定。有心理学家研究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若要培养出某方面的自信的话,需要得到5000次的肯定,即平均每天一次。而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不止10种、20种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要给孩子至少10到20次的肯定。这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少给予肯定的家长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在NLP看来,讲容易,做就更容易。因为凡事都有方法。现场,缨子还指导家长们做了训练。
那么,我们怎样做可以给孩子肯定并使其建立自信呢?
缨子指出,孩子做的事结果不理想,家长应该否定结果中效果不够好的地方,但是同时肯定其动机和效果好的地方。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当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家长希望孩子有能力做得更好还是想证明孩子没法做好?也就是说,家长说过的话,孩子听到后会觉得是前者还是后者?
其实,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有一份正面的动机。家长若愿意细心观察和往这个方向想,会很容易发现孩子的这些能力和动机,对于这些,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
记者建英晓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