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丰润古稀老人耗时一年复建“陈家湾”
发布时间:2012/5/22 8:59:28 | 人感兴趣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 田林/文

  为复建曹雪芹公园内松茨园中的“陈家湾”古景,已经年近70岁的丰润老人樊凤华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骑着自行车转遍了丰润方圆40公里内的村庄,先后搜集数百件古物,极尽仿古地恢复了当年曹雪芹家族仆人陈良的生前旧居,为曹雪芹公园再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5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曹雪芹公园内的松茨园。虽然施工尚未结束,但优美的松茨园内已是处处见景:古松参天、楼阁错落、古香古色的走廊、院墙和亭台更是使得园区古色十足,置身其中,远离城市喧嚣的记者仿佛已经回到了古代那个充满笔墨气息的曹氏园林。

  然而,说起松茨园中最为仿古、也是真正古物最多的,则数园中之园“陈家湾”了。“‘陈家湾’是丰润曹氏仆人陈良的故里。陈门寒微忠厚、勤耕尚武,清顺治六年(公园1649年),陈良随曹继参、曹云望父子在山西代州平定姜壤叛乱之战,在敌人重围、形势危急之时,他‘发三矢殪三冠,贼却走’,转危为安。他也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焦大的原型。”说起“陈家湾”的由来,樊凤华对其主要人物陈良的历史脱口而出。

  樊凤华告诉记者,他今年69岁,一直喜欢收藏老照片和剪纸,并且对丰润县志很有研究,几乎能倒背如流。2011年6月,退休在家的樊凤华被邀到松茨园负责“陈家湾”的复建工作。“那时,除了古址之外,现场所有的,就是一片松林和一条小溪,别无他物。”樊凤华说,由于文献当中对陈良及“陈家湾”的记载少之又少,其原貌如何更是无从得知,他只能从一些诗歌和地貌当中寻找曾经“陈家湾”的蛛丝马迹。

  “复建‘陈家湾’,少不了古物。如果全部用现代仿古物品打造,那即使再逼真,也终究还是假的。”樊凤华说,有了这个念头后,他就开始注意起身边的一些老物件来。一年多的时间当中,樊凤华骑着自行车往返在丰润区方圆四十多公里的村落当中,一旦寻得一件古物,他都能兴奋上半天。

  “最大的要数这栋房子了,除了房顶的芦苇和一些青砖是现代物品外,房屋的整个框架和屋内所有的物品摆设都是从农村中的一个老宅中照搬过来的。”樊凤华自豪地说,一年多的时间中,他先后搜集了四百多件古物,小到拳头大小的油壶、褐色的瓷碗,大到整栋房屋和数百斤重的石碾、马车,甚至还将一口古井原封不动的搬到了“陈家湾”中。

  在樊凤华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这间由东西两间卧室和一个堂屋组成的民房当中,不仅有草席、桌椅、铜镜、灶台、风箱等家具,更有年画、棉被、油灯等生活用品,宛如一个主人刚刚离去的、灶台尚未冷却的古时农家。

  “有一次在高各庄村找到了三个褐色的古碗,主家本来没当回事,就那么扔着,可一旦你说要买,人家又说啥都不卖了。”樊凤华感叹说,“当时整间草屋都已经搭成了,可是屋中总得有生活用品吧?为了这三只碗,我先后去那农家三次,终于说动主家,以一只碗五块钱的价钱买了回来,”樊凤华说,虽然这三只碗并非清朝前期,“但能找到清末民国时期的,已经很不错了。”樊凤华说。

  樊凤华告诉记者,“陈家湾”中的古物,大多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虽然时代并不久远,但却实实在在是老百姓曾经的生活用品,像这些石磨、石碾、油灯、褡裢等物品,放在百姓家中,多半都被毁于一旦,可是安放在这里,不仅能让游人观赏到古人们曾经的生活用品和生活习惯,更能很好的保存这些古物。”谈到搜集古物的初衷,樊凤华称。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4:32:05,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