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教诲长存
——追记路北区西窑第一小学教师张筱艳
图为去年1月份,张筱艳在路北区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上。
(安海英、章翠英、徐复生、施疑)
5月20日上午,市工人医院遗体告别厅内哀乐低徊,市、区领导和数百位亲人、朋友、同事、学生及家长,还有素不相识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路北区西窑第一小学教师张筱艳送行。
当主持人在悼词中追忆起张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生平时,吊唁的人们泣不成声,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惋惜。
勤恳教学:她知道每一篇课文哪个学生还不会背
年仅42岁的张筱艳,当了22年教师,一直在西窑一小担任语文、数学和品社的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她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踏实肯干,是学校的业务骨干。
西窑一小现有十几名教师和145名学生,其中近一半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是被其他学校劝退转学而来的。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只要张筱艳带上几个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他素质都会明显提高。她带过的2009届毕业班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数学成绩在全区名列第二,这在该校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张筱艳连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学工作者、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年终考核获政府嘉奖,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路北区优秀班集体。她在病逝前的一个多月,还曾登上路北区教育局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的领奖台,她是第二次获此殊荣。要不是多次主动让出评优、评先指标,她的荣誉会更多。
西窑一小校长沈丽华评价张筱艳说,她把教材吃得透、挖得深,讲课没有漏洞,而且非常乐观、幽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爱上她的课。
学生说,张老师说话讲究方法,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自尊心。上课提问时,有的同学答错了,张筱艳从来不批评,而是说,“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张筱艳有很多份学生名单,分别用来记录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会背的学生名字后面她打了对勾,还背不好的她就多督促,直到名单全部打上对勾,每个学生的强项、弱点她都了如指掌。
近几年,由于周边小区拆迁等原因,学校生源受到影响,部分教师陆续调离,可张筱艳从未想过离开,即使其他学校给出诱人的条件“挖”她,她也不为之所动。她觉得:西窑一小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师!她生前曾说过:“当老师可不能看上不看下,差生恰恰是最需要关照的。”对一些所谓“智商低”的孩子,张筱艳也不放弃,总是鼓励他们哪里不懂随时问她。
西窑一小师资匮乏,每位老师都身兼数职,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张筱艳都主动接手,并且保质保量完成。每每看到校长清扫厕所、收拾花池,张筱艳总是悄悄拿来扫把、抹布在一旁跟着干。“啥样老师就带出啥样学生。张老师处处为别人着想,她的学生也团结、礼貌、乐于助人。”沈校长说,“身教”是张老师让差生转变的秘诀。
爱生如子:她为贫困学生买零食、交春游费
在张筱艳眼里,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差生往往是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造成的,她尽力在学校教育上给学生提供良好环境,促使他们进步。
男生小林父母离异、跟爷爷长大,由于爷爷很少给零花钱,他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毛病,不仅屡屡偷拿老师和同学的东西,连爷爷攒的1000多元钱也拿走花掉。张筱艳接管小林的班级后,耐心地跟小林讲道理,让他体谅爷爷的艰辛,生活上不要跟别人攀比,“你需要啥跟老师说,老师给你买!”得到关心的小林变了,讲卫生了,懂礼貌了,爱劳动了,学习成绩由班中倒数到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班干部,成为张老师的小助手。
张筱艳家庭负担很重,但还是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食品、文具、衣物。有一年学校组织春游,全班只有小谢因为父母不给春游费不能参加,张老师怕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自己拿钱为他交了春游费用。
在学校提供的一份张筱艳事迹材料里,写了十几个她用爱使学生转变、进步的案例,沈校长还觉得不够,“张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好,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讲一段张老师关心爱护他的故事。”
连差生也喜欢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张筱艳就是这样一位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学生们知道她的胃不好,悄悄在讲台上摆些零食,她从不拒绝学生的好心,即使胃再难受也假装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从家中拿来保温杯,让她一整天都能喝上温水;还有的学生向家长讨要胃药,要拿给张老师吃。放寒暑假,学生想她,她值班的时候学生们都来看她、陪她,跟她说说假期家里发生的事儿。
西窑一小有很多学生是慕张筱艳之名而来的,16岁才上六年级的黑龙江女生小娟,因成绩差被原学校劝退的学生小轩,撒谎成性、差点被家长送到寄宿学校的欣欣……一个个曾被同学厌弃、家长放弃的孩子,在张筱艳心里也是宝。学生犯错误她很少请家长,而是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找到问题的根源。她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尊重和鼓励让他们重拾自信。沈校长偶尔也会接到陌生来电,请求把学生调到西窑一小、调到张老师的班。
2005年秋天新学期开学,三年级学生发现,带了他们两年的班主任张筱艳,到一年级教新生去了。原来,张筱艳早已名声在外,很多新生家长表示,只要张老师带新生,就让孩子上西窑一小。原来班级的学生家长们得知缘由,集体找到沈校长请张老师回来。面对“气势汹汹”的家长,沈校长不得不妥协,这个班一直到学生毕业,学生、家长们都没把张老师“放走”。
感恩回报:重病期间她被学生家长白班夜班轮流护理
也许是张筱艳当老师太完美了,遭到了上天的嫉妒。
今年春季开学,张筱艳时常感到恶心、饥饿又吃不下饭。但考虑到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试,她迟迟没有就医。直到一个多月后体重骤减十几公斤,还咳血,她才利用没课的时间到医院检查。4月17日,张筱艳被确诊为胃癌。
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张筱艳的人生,丝毫不为过。张筱艳幼年时母亲便悄然离去,她和爸爸、弟弟相依为命;成家后因性格不合丈夫与她离婚,她又成了一个单亲妈妈;几年后,前夫患上了肝癌,她接到身边悉心照料了6年,花光了积蓄也没能救活他;现在,刚逾不惑的她又患上了胃癌。
得知自己患上了绝症,在外人面前,张筱艳表现得异常镇定、坚强,可沈校长陪床的第一晚,面对有着20多年交情的同学、领导、姐妹,自强、坚韧的张筱艳再也伪装不了,嚎啕大哭:“我这辈子对人、对事尽心尽力,没做过亏心事,这种病咋找上我了呢?老爸和闺女还等着我照顾哪,一班学生等着我上课哪。”
得知张老师生病住院了,学生们每天都跟沈校长打听张老师的情况,还用手机每人录下一段话,让陪护的老师们放给张老师听。听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张老师煞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同事和学生家长们知道张老师的病情后,纷纷到医院看望,后来自愿组织起来白班、夜班轮流陪床,并从家里熬了汤、做了棉垫,像对待亲人一般精心看护她。还有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和家长、甚至不相识的人纷至沓来。
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红十字会、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妇联、总工会、街道办事处等干部群众,爱心商家、爱心人士都来医院看望张筱艳,共筹集救助、捐款十余万元。
社会各界的关爱也无力挽留张筱艳的生命。5月18日,她带着对亲人、对学生的眷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追悼会上,学生代表哽咽着念完悼词:“张老师,张妈妈,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教诲!”遗像中的张筱艳,像往常一样慈爱地注视着来看望她的学生,笑靥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