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记者散记:去掉伪装返璞归真
发布时间:2012/5/23 9:36:01 | 人感兴趣

去掉伪装 返璞归真

   突然非常想听张明敏的歌曲,于是上百度MP3,在蔷薇初开的夜晚,从《我的中国心》到《龙的传人》到《送你一把泥土》……重温了他的多首经典代表作品。

  1984年,我12岁,并没有看到他在春晚演唱《我的中国心》。那时村里只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它会摆在村西头一个磨面坊的小窗台上,窗外人山人海,像过年一样热闹而喜庆。但过年那天,我不知道有春晚,没有去看电视。

  然后,他的歌声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寻常巷陌,他本人也红透全国。我也像一滴水一样被巨浪轻易卷走,成为一个忠实的“粉丝”,每天放学后抱着一台单喇叭录音机听一盒翻录的他的专辑。1985年的除夕,我在寒风中站了四个来小时等他出现,但他偏偏没有来,我怀着极度失望的心情回家,连饺子吃起来也觉得不如往年香。

  年少的我,不懂得他的歌曲的特色,只是觉得好听。朋友说,他现在如果评价一个人是好人,那就是最高评价了。以此类推,认为一首歌曲好听,难道不是对歌曲最高的评价么?当然,现在我可以总结了:他的歌曲以歌颂爱国情、民族情、乡情、亲情为主,内容积极健康,旋律清新优美,听后令人心潮澎湃,心旷神怡,心清气爽。

  28年来,我一直喜欢听张明敏的歌曲,尤其在情绪低落、心思迷茫时,听几首他的歌曲,困惑、郁闷的阴云往往会被旋律的清风吹散,他的歌简直成了慰藉心灵的良药。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我觉得他演绎的《一剪梅》要比原唱费玉清多了一份醇厚的深情,他诠释的《外婆的澎湖湾》要比原唱潘安邦多了一缕绚丽的夕照。

  2009年我一个人在乡间采风,一个秋日的傍晚,我抵达丰南西葛村南的稻田里,观看农民们开着小型收割机收割成熟的稻谷。闻着浓郁的稻香,我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张明敏的《垄上行》: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若是有你同行,你会陪伴我,重温往日的快乐。做着自己喜爱的采访工作,哼着自己喜爱的歌曲,“吾甘心老是乡矣”。

  然而,一度我羞于向人提起我对张明敏歌曲的喜爱。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几个朋友的拉拽下去歌厅唱歌。我的唱功实在不敢恭维,怕自己煞风景,于是选择坐在角落里,静静欣赏别人尽情高歌。一个朋友比较善解人意,特意偷偷给我点了一首《一剪梅》,鼓励我去试一下,还说:“这首歌非常简单,你这个年龄的人,肯定会哼几句的。”朋友是好意,我却觉得很难为情,仿佛被人看透了心里小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红着脸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刻意唱了一首还不算太落伍的伍佰的《突然的自我》,以证明我还未垂垂老矣。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年龄,已经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牢牢捆在一起,并被一些细小的具有年代特征的东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隐藏不得,无法否认。而且,隐隐约约还透露着一个信息,便是你已经落伍了,是“老土”,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你若说出你喜爱谁的歌曲,基本上你的过往包括现在就暴露在别人面前了。这个感觉不太好。

  但今天我听张明敏的老歌,又有了新的感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所能遇到的尘缘,无论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视剧,还是一个人,往往只有那么多。虽然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但时间无情,生也有涯,你所能遇到的人与事物,尤其是好的人与事物,依然是一个限量版的存在,你真的没有理由不珍惜,不感恩。那么,又何必维护自己可笑的虚荣心,不敢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所爱呢?

  郑板桥在57岁时写过一篇《板桥自叙》,其中一句是:“酷嗜山水,又好色。”在理教大行其道的年代,一个文人敢公开说自己“好色”,恐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吧,但板桥不在乎,偏偏要说出来,而且要白纸黑字地写下来,传之后世,胸怀磊落。我只是喜欢张明敏的歌曲,跟板桥的坦诚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郑板桥还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删繁就简三秋树。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也应该除掉过多的伪装了。那么,就努力做一个清爽简洁的人,活得真实自在一些吧。 记者杨盛东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4:32:01,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