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大爱谱写动人篇章
——记“十佳母亲”路北缸窑街道明华楼社区居民李玲
(席晓军 朱国平 王晓静)
今年43岁的李玲,是一位下岗女工、一位平凡的母亲,更是一位爱心妈妈,她用自己的无私大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篇章。
提起往事,李玲显得十分淡定。12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夜,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附近,下夜班的李玲偶然发现了一个小包袱,包袱中裹着的女婴发出微弱的哭声,身旁放着一封“致好心人的信”,看完信上的内容她很快明白了这是一名弃婴。“当时不能眼看着孩子冻死,无论如何也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女孩。”这个决定迅速在李玲脑海形成,自己虽然有一个10岁的儿子,但李玲和丈夫还是收养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王荣。因为家庭并不富裕,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李玲与丈夫商议后卖掉了市中心的房子,搬到城市的边缘居住。
李玲美好的期望在王荣周岁时被打破了,原来小王荣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异常矮小,夫妻俩带孩子一检查,患有先天性侏儒症。亲戚朋友得知检查结果后,纷纷劝她趁早把小王荣送走,以免日后变成不必要的负担。“荣荣生下来就被亲生母亲抛弃,我不能再让孩子遭罪。”夫妻俩并没有嫌弃孩子,反而加倍地呵护疼惜。邻居们都说李玲把这个女儿当成宝贝,甚至超过了亲生儿子,就这样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生活着。
2007年,由于种种原因,李玲与丈夫离婚了。因下岗没有收入她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在工厂里,多苦多累的活李玲都要干,心里只想多挣点钱养活捡来的闺女。那些日子,李玲从65公斤消瘦到50公斤。租不起好的房子,就租住简陋的平房,辗转了几个地方后,相依为命的母女俩经不住来回搬家四处奔波病倒了。躺在冰冷的床上,唯一让李玲觉得温暖的是,王荣用小手抹掉她流出来的眼泪,把水送到她嘴边,告诉她:“妈妈不哭,我好多了,我给你唱首歌,你就不疼了。”但此时的李玲,身心实在撑不下去了。在社区的帮助下,无奈把孩子送到了长宁公寓,虽然得知女儿在公寓生活得不错,每周都要去看望,但过了两个月,她还是抑制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和牵挂,毅然把王荣接了回来。她虽然又换了份工作,但每月只有区区几百元的收入,生活起来依然捉襟见肘。“既然我和孩子有缘,就要好好地把她养下去。”李玲坚定了一心一意独自抚养王荣的信念。
可是,不幸又一次降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李玲发现王荣的腿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一天,她带孩子去广场散心,碰到一位骨科医生,问她为什么不给孩子治治病,这种病应该能治的。她带王荣去了骨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王荣的腿是软骨发育不良,下肢关节功能不正常,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基本都处于畸形状态。医生说王荣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以后可能连路都走不了。虽然王荣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但可以通过至少两到三次的手术治疗改善目前的状况。可高额的手术费对于李玲来讲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玲的忧虑也让小王荣有所觉察,她不安地抱着李玲说:“妈妈我不治腿了,不离开你。”“妈妈不会让你再离开了,妈妈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你治疗。”为了给小王荣凑齐手术费,让她早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李玲拼命工作,为了多挣二三百块钱,她又在厂里揽下另一份洗衣的工作。虽然生活很苦,但李玲很少落泪,她想孩子需要自己,自己还得朝前走,不能倒下去。
李玲当初抱养王荣后,虽然有证明人,但因为有儿子一直没有办理领养手续,所以没有给王荣上户口。王荣到了上学的年龄,李玲在社区的协助下每天东奔西走为孩子跑户口,最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王荣在东窑小学入学了,李玲终于松了一口气。懂事的王荣很争气,在学习上从不让妈妈操心,每门功课都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夸她是个文静懂事的好孩子。
一传十、十传百,李玲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社区、街道、妇联和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社区、办事处为她申请了3000元的救助资金,路北区妇联出面协调了一家民营医院为孩子定做了腿部支架,暂时缓解了孩子的腿部症状。有一位在秦皇岛打工的小伙儿看了相关报道后,还为李玲到街上进行募捐。现在每到年节,社区都对她们母子进行慰问。
王荣是不幸的,刚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然而她又是幸运的,被一位好心的母亲收养。李玲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她用柔弱的身驱,演绎着人间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