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水
2007年暑假,当我回到老家时,第一眼便看见了在城里司空见惯、在山塬格外醒目的水龙头。“做梦都想不到呀,能吃上这么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乡亲们说。
38年前,我出生在甘肃省的偏远山村,那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1996年以后,“121雨水集流工程”逐渐在家乡推广。政府提供水泥、沙子等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每家每户建成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雨水集流场,修两眼贮水30-50立方米的水窖,发展一亩左右的庭院经济,统一标准的水窖从庭院周围延伸到田间地头。但是,多少年来已经养成习惯了,人们洗脸时仍舍不得多倒一瓢水。
“121雨水集流工程”毕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依然没有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境况。2007年5月11日,这个日子成为乡亲们的盛大节日——曹若人饮工程正式开闸通水了!如今,滴灌地膜农作物已经开始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改变了山塬的面貌。
自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故乡的庭院,人们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惠民水”。
从窖水到自来水,故乡用水的历史折射出西北农村的沧桑巨变,更体现出党对干旱地区人民的关怀! 张小华(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