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高考经济”今年悄降温
每年高考来临之前,为考生们“量身订做”的考试服务就会层出不穷,由此催生的“高考经济”异常火爆。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今年我市的“高考经济”不但没有升温反而受到了冷遇,众多考生和家长较往年更理性,他们坦言“没必要为高考盲目消费”。
高考保健品少人问津
高考临近,我市不少药店、保健品专卖店张贴出了某些品牌保健品宣传海报,各种补脑,增强记忆力、免疫力的保健品,被整齐地码在了店里的显要位置。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少有顾客来咨询选购,往年高考前热销的一些补脑、缓解疲劳的药物及保健品今年均出现滞销。
“考生保健品销售得很一般,没有出现热销,大约比去年要减少四成多。”某药品超市一位促销员介绍说,他们正在销售的也都是往年的几个老牌子,没进过其他新的品种,就是担心进了货却卖不掉。相隔不远的另一家药房的销售情况也不乐观。“一天也就只能卖出三五盒,有时候一盒也卖不出去。”销售人员无奈地说。
究其原因,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现在人们的观念慢慢发生着改变,很多家长认为,比起价格昂贵、效果和宣传不符的保健品,饮食调节更来得实在。“以前曾买过类似的保健品,但总觉得不放心,还不如想办法让孩子的饮食更均衡。”家住曙光楼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正是一名高考生,自去年开始,刘女士就坚持让女儿每天三餐均衡饮食,再补充核桃等坚果并配以时令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合理的饮食搭配要比吃保健品效果好。”
执教高中历史16年的张林健老师告诉记者,他带高三班的时候,经常有家长给孩子带些保健品和滋补品。“其实家长给孩子送这些保健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鼓励和安慰。”对于目前市面上声称具有健脑、补脑功效的保健品,他不建议学生服用。“各类补品还不及适当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态。”张老师坦言,高考成绩其实并不取决于是否进补,食用各类补品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有些药品、保健品属于短期刺激剂,大量服用或服用不当,反而会给大脑带来不正常的刺激。”国家级营养师赵文武说,考生应考期间,随意服用外来化学物质,由于不同个体体质、生理状况存在差异,可能会打乱正常的身体规律,甚至会出现副作用,适得其反。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高考客房”、出租车预订减少
为了给孩子营造较好的休息环境,每到高考前夕不少家长都会在宾馆预订房间,以供孩子在高考前复习和高考中休息。然而,今年我市酒店在高考前夕却是一派静悄悄的景象。
22日下午,记者致电开滦一中附近的一家酒店,得知该酒店的高考房每日170元,里面有电视、空调、网线、淋浴等设施。但该酒店服务员表示,今年高考房的预订比起往年要差一些。“今年‘高考房’的预订情况很一般,目前只订出了6套,还不知道这些预订房间的客人到时候是否都会入住。”
随后记者又致电考点周边数家酒店,部分推出现在预订高考房给出折扣的优惠活动,部分宾馆还特别推出“高考经济房”,将每日368元标间价格定为128元,考生凭借准考证即可预订,可此举并没有收到效果,预订的并不多,某些酒店的“高考房”预订率几乎为零。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虽然考点离自己家较远,但他还是倾向于带孩子回家休息。“如果在宾馆住,虽然可能更清静一些,但孩子不仅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而且正常的生活规律容易被打乱,会让孩子情绪紧张,不利于正常发挥。相反家里的环境他很熟悉,这样才能彻底放松”。
“今年高考虽仍有不少家长为孩子预订出租车,按时间定点接送,但今年高考期间出租车生意可远不如前两年了。”出租车司机严师傅对记者这样说。据记者调查,今年我市高考期间出租车预订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近两年私家车逐渐走入家庭,不少考生家里都购买了私家车,考生父母可以开着车亲自接送孩子,还可以一同接送别的同学;二是高考期间,我市有多辆出租车会参与到“爱心车队义务接送高考生”的活动中,考生凭准考证就可免费乘坐。
一位带过五届毕业班的教师说,最近这些年挂着“高考”字样的商品挺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家长和考生的需求。但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掌握好自己需求的度。今年看来,唐山市的所谓“高考经济”还是比较理性的,很多考生家长,都能理性对待。“这说明家长们的‘高考消费’观点逐渐成熟,这是个好现象,这更有利于考生们缓解紧张心理,轻松应考。”
闫妍 春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