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农家大嫂圆梦《星光大道》张学敏:不唱歌就要了我的命
理想与现实
农家女的歌手梦
6月1日晚8点,已获得“星光大道”周冠军的女织寨乡东礼尚庄村农民张学敏在万达广场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现场吸引了数千名群众驻足观看。
从6岁时初次登台唱样板戏到16岁开始每天坚持练习发声,张学敏心中成为歌手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清晰。由于家境不好,张学敏高中毕业后没能报考专业院校,回家务农的同时干些临时工维持生计。
在田间地头休息时,村民们总会要求张学敏唱上几首。“那叫‘歇烟’,下地休息时村里的老汉总会拿出老旱烟,边抽边对我说,丫头唱一个吧,听你唱歌解乏。”张学敏回忆道,那时大伙儿最爱听的歌是《赤脚医生都是向阳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等充满了那个时代特色的歌。
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的病痛和哀伤似乎都能在张学敏自己的歌声中得以治愈。在钢厂做翻砂工时,张学敏怀孕4个月了,强烈的孕反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常让她感到精神不济,“那时只要歌唱就能振奋我的精神,要知道歌一天不练就可能退步。”
1984年,张学敏抛下了嗷嗷待哺的8个月大的儿子,参加了大队组织的义演。这次义演持续了整整两天。晚上在回村的路上,张学敏作为一个母亲的心再也承受不住对儿子的牵挂和愧疚,她边哭边吼边唱,尽情发泄。“练歌再苦,我都没有哭过。”但面对记者,讲起当时的情景,张学敏抑制不住,失声痛哭。“这么多年,孩子和父母因为我迷上唱歌受苦了。”

坚守与韧性
复读机就是我的老师
不管是京剧、评剧、皮影,还是美声、民族、通俗张学敏都能唱得有模有样,而这些全凭自学得来。《星光大道》导演在接到张学敏投送的节目光盘后难以置信张学敏靠自学能掌握这么多种演唱技法,非要张学敏当面把每种唱法都唱上几句,才真的相信。
“每首歌必须听100遍。听腻了也要强迫自己听,学歌的过程也是挑战自己毅力的极限。”这就是张学敏自学成功的秘诀。一个破旧的复读机是张学敏最得力的自学工具。“我没钱请专业老师,复读机就是我的老师。”
10年前,充满唐山特色的皮影唱腔打动了张学敏。只要知道哪有皮影戏演出,张学敏不管多远的路都会想办法赶到。“那时候人家不愿意教,自己就偷偷用复读机录下来,然后回家反复听偷偷练,为练一句甩腔整晚整晚地不睡觉是常事。”
张学敏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走就是30多年,这份坚持有人钦佩,也有人不理解。有人劝过张学敏,都半大老太太了,开个小超市,做点小买卖,每个月起码有固定收入,不比这么东跑西颠着强?“那样我就唱不了歌了。再有演出机会哪能说走就走?不唱歌就要了我的命啊!”
“我不放过每一次演出机会,钱不是目的,实践才能出真知。”为了演出,张学敏曾奔波了40多公里,唱了5首歌,获得的报酬还不够路费。张学敏常到欢乐广场和凤凰山公园等义务演唱,最受欢迎的曲目是《红梅赞》、《光辉照儿永向前》等,没有华丽的包装和炫目的舞台,唯一的演出服是穿了10多年的红裙子,但张学敏拥有浑厚磁性的嗓音和真诚质朴的感情。由此她吸引了大批的粉丝。他们自费买来鲜花和糖果送给张学敏,经常开车接送她。张学敏有段时间不出现,总会有粉丝忍不住打电话邀请她。
“我就是普通农民,唱的也是老歌,但我总感觉能与听歌的普通老百姓们有心与心的交流,因为我们对生活和歌曲的理解是相通的。”
破茧成蝶
梦圆《星光大道》
张学敏本以为参加《星光大道》需要经济支持,自己家庭条件又不是很好,没有勇气报名,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才在去年10月份,将自己的节目光盘投送到了星光大道栏目组,在这张光盘中,张学敏跨曲种,将不同类型的歌曲、戏曲一一展现,其精彩的表现获得了节目组的一致认可。
在得到通知后,张学敏开始精心筹备参加《星光大道》的4个节目,但怎样让这些节目既有创意,又能体现本土特色呢?凭借自己多年的艺术积累,她最终确定了殷秀梅的《中国好运》(美声)、京剧《打虎上山》(反串老生)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唱青衣)、唐山皮影《五峰会》选段,以及使用民族花腔女高音唱法的《玛依拉变奏曲》4个节目。
演出现场,张学敏激情四射的演出得到了主持人毕福剑和评委们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第三关“家乡美”中,张学敏不仅将唐山皮影中的打花盆鼓从幕后搬到了台前,而且把小锣、大锣、堂鼓、铙钹、梆子等五种乐器组合成一体,让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耳目一新。
经过一番激烈比拼,张学敏最终获得了《星光大道》的周冠军。虽然在其后的月赛中落选了,但因为她的出色表现,导演组已经决定让她参加今年10月份的年赛。
本报记者闫妍
本报通讯员王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