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幸福生活
(李庆军 孟丽 翠艳)
他用剪纸这一特殊的形式讴歌社会,反映社会变化,唱响幸福生活;他的剪纸作品在全国诗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被入选为唐山“非遗”传承人。他就是滦南县倴城镇东张士坎村的村民蒋风山。
初见蒋风山,他虽然不善言表,但憨厚的脸上带着一丝执著。当他给我们演示剪纸技巧时,剪刀在手中一张一合像变魔术般,人物、山水就呈现在眼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你不得不佩服他剪纸技艺的高超。
蒋风山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偏爱美术。他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做的衣服、鞋子总是配上一些图案,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并且母亲有一个宝贝——针线包里藏着一本厚厚的书,书里夹着剪纸样和绣花样,有《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百年好合》等上百种图案。蒋风山对这些剪纸样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一有空他就央求母亲教他剪纸。在母亲的指导下,他的剪纸慢慢变得有模有样。
16岁那年,邻居家大哥结婚,蒋风山用剪刀剪出一幅漂亮的大红喜字送过去,给简朴的农家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从此每逢村子里谁家有喜事都会邀他给剪幅作品,这更加激发了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随着不断摸索和实践,他开始剪人、物结合的大幅作品。这种作品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难度较大。有时辛辛苦苦剪出的人物就要成功了,但关键的角度不够理想,几天的心血就白费了。为了达到心中的标准,他的小屋里经常是一摞一摞的废品。
结婚后,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门打工,但他依然把剪刀带在身上,闲暇之余练习剪纸。在山东、河南、宁夏、安徽等地打工时,各地在盖房、节日、婚庆等重要日子都会有一些剪纸作品,每当工友们看“热闹”时,他却在仔细琢磨各地剪纸的差异,学习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蒋风山的剪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保持了中国画写意和工笔的特色。
近些年,蒋风山还通过剪纸这一特殊形式讴歌社会,反映社会的变化。他从村里出了的好人好事中构思,剪出了《学做人》;村里进行小康村建设,他就剪出《看看咱们的新农村》……,只要大脑中有了灵感,立即掏出剪刀,不分场合地进行创作。
正是由于蒋凤山对剪纸艺术的不懈追求,2009年他的作品《龙凤呈祥》获得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一等奖;2011年《乡村文化进乡村》获建党90周年“红旗飘飘”全国铜奖;同年7月创作的《盛世欢歌》获第三届“翰墨颂中华”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并被载入中国书画名家大典。同时,2011年他被中国民间艺术文艺家协会剪纸委员会吸收为会员;2012年蒋凤山成功入选了唐山“非遗”传承人。
蒋风山把他的剪纸作品4000多件都无偿送给了乡亲们,从不收钱。他说:“剪纸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剪纸图的就是快乐,培养剪纸传承人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希望剪纸艺术也能和评剧、皮影、乐亭大鼓一样成为冀东文化的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