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生命
——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ICU见闻
全神贯注
康复训练
集思广益
井然有序
精心护理
争分夺秒
(黄冬梅 赵雅静/文 黄岩 董钧/摄)
5月5日下午4点,一辆救护车闪着红灯驶入市第二医院,停在急诊大厅的门口。一名昏迷不醒的男青年被平稳地抬下车,轻柔地放在担架床上,立即被推往急诊室。
“病人右腿刚做过截肢手术,现在呼吸困难,高烧,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情况很危险!马上从绿色通道送往ICU!”急诊大夫快速做出了判断。
ICU科的贾庆灵主任和周瑞红医生接诊了这名患者。此时,患者的体温已达到40℃,伤口呈现黑色,血压下降到50/30mmHg,呼吸更加困难了。
“这很可能是特殊外科感染,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气性坏疽病!”两位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判断。这是一种罕见而凶险的病症,死亡率高达40%,必须马上隔离进行抢救!
贾庆灵立即组织对患者的抢救,周瑞红则详细地向伤者家属讲明了手术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将要采取的抢救措施。
吸氧、抗休克、抗感染、截肢伤口敞开换药……一系列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当天夜里,ICU的护士们一宿没有合眼,她们给患者翻身、叩背,助他咳痰、接大小便,用温水帮他擦拭身体。第2天,患者终于脱离生命危险,神智恢复了清醒,ICU的医护人员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加强医疗病房。据介绍,2006年,我国的重症医学科才正式成立,唐山第二医院的ICU科室早在2001年就已建成,组成了以骨科、脑外、普外、胸科等专业创伤治疗队伍出身的高素质医生团队,专门针对各种严重创伤进行加强治疗。与其他综合医院的ICU病房相比,创伤ICU接诊患者70%—80%为交通伤患者,对于严重创伤、情况复杂患者能及时快速开展抢救治疗,有效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
牛雅君作为市第二医院ICU的护士长,在这个科室已经工作了13年。常年3班倒、每天8小时的工作对她来说,劳累倒是其次,主要是心理压力大,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
“我们科都是女护士,ICU病房不让家属进来,患者从推进病房的那一刻开始,全都是我们照料的。”牛雅君说。
她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颅脑损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被送到ICU时,由于颅底骨折而不停地流血,血压很低,这种情况下不能马上做手术,必须先输血。由于受伤部位特殊,几名护士只能积极为患者输血输液,轮流不停地操作,就这样整整忙活了一宿,输了2万毫升血液和液体后,患者的血压才终于稳定。这时,几位美丽的天使累得瘫倒在地板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些场面我们都习惯了。有些人身子重,给他们翻身时一两个人真不行,至少要四五个人一块儿上。”牛雅君叹口气说,“唉,真希望能来几个男护士!”
在市第二医院ICU病房,这些可爱的护士们每天都在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着,腰痛、颈椎痛似乎成了她们的“专利”,甚至因为工作太累,生理周期都出现了紊乱。尽管如此,这些家里的娇娇女没有丝毫怨言。她们说,患者清醒后的一声谢谢,足以慰藉自己的所有辛苦了。
当生命垂危的患者转危为安后,洁净明亮的ICU病房里也恢复了平静,医生们时刻观察着监护仪,监视着患者的生命体征。穿着天蓝色护士服的姑娘们守在病床边,轻声细语地安抚着患者的伤痛。
“嘀……嘀……”监护仪中清晰地传出心脏跳动的声音,突遭不幸而身受重创的患者,在ICU医生与护士的尽心托举中,获得重生,继续着自己生命的宝贵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