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与“英雄”对话
——唐山红色家庭故事进校园侧记
(席晓军 朱国平)
继6月1日“唐山红色家庭故事进校园”首场报告会在唐山一中拉开帷幕后,6月19日下午,第二场报告会在唐山学院举行。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红色故事情节,饱含深情、娓娓道来的感人讲述,报告厅里,时时爆发出的热烈掌声,诠释了青春与“榜样”对话时迸发而出的激情。
报告会开始前唐山学院容纳1000余名师生的报告厅内已是座无虚席。为了近距离聆听红色家庭故事,一些没有占到座位的同学甚至站着旁听。15时许,伴着轻柔的音乐,伴着身后不断变幻的大屏幕背景,来自大钊纪念馆的两位工作人员以深情的讲述,将现场师生带回到革命岁月。此时,大家的情绪随着屏幕情境和讲述者语气的变化而变化,直到讲述者转身离开,大家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波澜。“李大钊同志的事迹我们在课堂中早就学过,可没有像今天听到的这样具体。现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大钊精神的伟大,感受到了这种精神传承的力量!”该校机电工程系大一学生王伟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背景音乐的切换,一个个唐山红嫂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场景生动逼真,音效震撼动人,讲述催人泪下。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她们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她们是最普通的人,却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现在明白了,默默无闻地奉献其实也是一种伟大!”信息工程系同学安盼盼边擦眼泪边动情地说。
在众多红色故事中,主角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山英雄。这些英雄的红色故事,都来自于市妇联去年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的“红色家庭故事征集活动”。“让红色家庭故事进校园,就是要更好地宣传和运用活动成果,激发广大师生为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贡献力量!”市妇联主席王晓燕如是说。
下周就要参加期末考试了,可同学们都表示:坐在这里听一个小时的报告,比复习一小时功课更有意义。大一同学许志伟对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赵先友烈士的事迹感到尤其震撼,当听到“赵先友同志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这句讲述时,许志伟这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忍不住掉下眼泪:“太感人了!以后,我做人也要像赵先友烈士一样,多想想别人,少考虑自己!”大二学生闫蔚青对王林梅的故事格外钟情,“听完讲述,我特别有见她一面的冲动。想到自己平时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觉得很惭愧。王林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强,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大二学生李辰对大山里三代教书人的故事感慨颇多:“勇于奉献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报告中,同学们认真倾听,动情鼓掌。在报告厅最后一排,大一学生王帅手捧纸笔,把每一个红色故事的梗概和主人公名字都记录了下来,“在听报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在与一个个‘英雄’对话,他们感动了我,教育了我,我要记住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时时鞭策自己,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青春!”
精彩的报告令广大师生接受了红色情怀洗礼的同时,还生发出一种新鲜感。新颖灵活的报告形式,颇具专业水准的讲述团队,无不令师生眼前一亮。下午4时,报告会结束,全场师生起立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眼里有泪花,脸上有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