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晚上去会展广场散步,见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中年男子正在滑轮滑。他滑得还算熟练,只是动作不太协调,更谈不上优美,有时还总是险些要滑倒的样子,但他总能“起死回生”。
他休息的时候,我跟他聊天,吃惊地发现他的一半头皮几乎没有头发,凹凸不平,有些可怕,令我想起《夜半歌声》里被毁了容的宋丹平。昏暗的路灯下,他看上去得有四五十岁了,但他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六岁。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儿时不小心掉到炕炉子炉盖上,把一半头皮烧坏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告诉我,他是去年9月份开始学轮滑的,一共摔了9个跟头,右腿膝盖骨曾经摔裂缝过,虽说基本好了,但有时还是会微微地疼。他现在在市里打工,下班后没什么娱乐活动,偶尔来广场看见有人滑轮滑很洒脱,就花90元买了一双低价位的轮滑鞋,学了起来,并渐渐上了瘾,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因为外貌丑陋,我估计他在情感方面有可能是一片空白,而滑轮滑则帮他消除了寂寞,打发了时光,算是一种心灵安慰吧。
无独有偶,小区里有一位爱下象棋的刘师傅,那真叫一个痴迷,他几乎天天拿着棋盘到小公园里来等对手,而且几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刘师傅有两大爱好,一是下棋,二是听乐亭大鼓。他常常一边听着靳文然的《大闹天宫》,一边打着拍子,悠然从容地下着象棋,那怡然自得的样子,真是赛过神仙,令人羡慕不已。
孔子说:“富而能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全力追求富贵,人生难免会被物质所异化。而如果在单程的人生旅程中能找到一个健康阳光的爱好,从而拥有一个可靠而长久的精神寄托,也真是一件幸事。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突然笔锋一转,不再写官场人际中的明争暗斗,刀光剑影;不再写朝代更替之际的血雨腥风,兴衰起落,而是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写了一个散淡的人,一个拒绝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的人。
这个人喜欢旅游,而且是独自徒步出行,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只为实现自己游历天下的梦想。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保留下来的40多万字被后人编成一本书。这个人叫徐弘祖,被誉为17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那本书叫《徐霞客游记》,被誉为17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是的,人的一生活得是否成功,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是:在尽到自己责任的基础上,在不侵害社会和他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走过一程又一程的三百六十五里路。
记者杨盛东
.